作家网

首页 > 自由诗 > 正文

9月3日,我在电白眺望北京

9月3日,我在电白眺望北京

——一位地志编撰者的山海叙事

 

作者:汪椿涛

 

我曾在县志的经纬里丈量这片土地

用墨线勾勒渔火与盐田的变迁

四十年采集浪花与稻穗的数据

如今退休的午后 再度摊开温热的地图

看南海的潮汐在纸页间反复涨落

电白的风自带咸味 却吹来荔枝林的甜香

当年疍家人的船篷搁浅成滨海广场

红树林的根系紧紧攥住滩涂

将苦涩的往事沉淀为沃土

如今集装箱轮在旧渔港鸣笛

吊塔的剪影正切开朝霞与资产负债表

我数过水东湾跨海大桥的斜拉索

每一根都绷紧时代的弓弦

昔日摇橹的汉子如今驾着远洋货轮

他的卫星电话里传来爪哇岛的雨季

而妻子在博贺冷链基地的电子屏前

将鳕鱼群的洄游路线换算成汇率波动

此刻我站在晏镜岭的观景台

望远镜里北京的天空与南海蔚蓝相连

潮声在耳膜震荡成阅兵式的鼓点

我看见鹭鸟掠过风电场的叶片

巨大白色桨叶搅动云霭——

那分明是隐形战机划出的气流轨迹

深水港的龙门吊举起朝阳

恰似战略核潜艇静默出航的庄严

渔民养殖场的网箱泛起银光

多像航天指挥中心的星链图谱

当我将县志里“饥荒年”的页码

与现在海鲜电商的流水单重叠时

突然读懂国防白皮书里

关于粮食安全与海洋权益的章节

山海经需要重新注解:

“渔火”不仅是照明 更是领海基点灯塔

“盐田”不仅是生计 更是战略储备资源

我笔下记录过的每艘渔船

都已成为移动的国土坐标

而孩子们在市民广场放飞无人机

他们的视界早已越过雷州半岛的晨昏线

所以我在九月三日的晨光里眺望

看见京华烟云与电白浪花共频共振

一代代掌舵人将脱贫攻坚的蓝图

刻进横断山脉也刻进海岸线岩层

那些经济特区的试验田里

长出的不仅是高楼更是航母钢板的韧性

此刻天安门的红旗在南海倒映

而南海的波涛在天安门广场回响

我合上编纂完毕的县志最后一卷

封面是稻穗与齿轮环绕的巨舰

舰首劈开的浪花里

升起永不沉没的华夏版图

 

——谨以山海之名,致敬崛起中的祖国

 

作者简介:汪椿涛,高级政工师,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市作家协会会员。生于物质匮乏年代,中国沉香之乡——电白观珠镇人。1981年中师毕业参加工作。曾荣获第五届“茂名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担任县(区)多届政协委员,现任区社科联兼职副主席。同时受聘任区《电白古今人物丛书》编委办主任、编辑部常务主编。在任职电白史志办、政协文史委主任期间,展现出较高的编辑才能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主编二轮《电白县志》《中共电白历史》《电白乡情》和执行主编《电白政协》《文史撷英》等书刊16部(册),900多万字。学术成果获各级奖励8次。曾独撰专著《民间组织概论》和个人诗析作品《千秋垂范/——冼夫人精神赞诗并析》两部,其中前部填补了中国民间组织管理史上的一项空白,被授予“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突出贡献人物”荣誉称号,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贵宾厅受到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的亲切接见。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