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自由诗 > 正文

纯粹盛满流音(组诗)

纯粹盛满流音(组诗)

 图片1

【作者简介】冯金斌,本名冯勤华。浙江平湖市人。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嘉兴市作家协会会员,平湖市作家协会理事。只读了八年书的农民。诗作散见于《诗刊》《诗神》《青春》《诗歌月刊》《北京文学》《星星诗刊》《诗潮》《诗林》《文学港》《绿风诗刊》《中国诗人》《江南》《诗江南》《青海湖》《岁月》《北方作家》《浙江日报》等报刊杂志。曾获“舜韵杯”浙江省第八届乡村诗歌大赛兰花金奖。《青春诗歌》“青年桂冠诗人”荣誉称号。全国首届“李叔同诗歌奖”入围奖等四十多次奖项。有诗作入选《2004中国年度诗歌》等多种重要选本。著有诗集《眺望》(2004重庆出版社)。《试探着迁徙》(2006中国文联出版社)。歌词作品集《欢歌鼓舞——冯金斌歌词选》(2011华夏文化出版社)。

 

纯粹盛满流音(组诗)

 

冯金斌(浙江)

 

乡愁终究读出了乡愁

 

忘记风物和眼前之景,

轻描淡写的几笔,便成耕田种地的诗,

却见夏天的归途,

已向秋天抛了个媚眼。

 

任庄稼在风里微颤,间距被饱满的丰收填满。

滚落的词,悄悄做了秋的卧底。

 

时而要遥远的河唤回天空,

乡愁终究读出了乡愁,

故乡,便在亲近的褶皱里重逢。

 

嫣然对着自己,

仍在草木和日月间,读那行掠过的鸿雁。

 

正一遍遍构筑这光泽与根系

 

爬过数亿年的文明,我的巡视,

正一遍遍构筑这光泽与根系,

有地域的防御,有地面的城防,

一同筑起我久远的青铜文化。

 

混沌的金属,凝成微张的盾牌,

那是异族的甲片与领土,

在北在南,多少肆虐的青藓,

已攀上记忆深处的瞭望塔。

 

曾有侵略不知疲倦,

却止于一丛战火的跨越与高涨。

失散的敌情,仍在被注视,

所有景物都带着坚不可摧的愿望,与衰朽。

 

把成韵的八月唱得发脆

 

坠地的败枝,埋进了孤寂的衰草,

望见泥色,漫来香气,

把自己摁进村庄柴院,倾壶倒酒,

一碗又一碗,饮着自己的书写和表达,

如草书泼墨,将种子往土里撒去,

些微骚言,掀翻简体字的一夜。

 

愿肋骨抵御戾气和野气,

催熟八月未央的媚相与憨态,

系心于企盼,听野草花替八月唱歌,

径直把成音成韵的八月唱得发脆,

应和的调门里,纯粹盛满流音,

息心凝视时,让八月已鼓鼓囊囊绽出桂花。

 

我曾在一艘船上拼命

 

我曾在一艘船上拼命,日夜兼程,

汹涌的,是我眼底的奔波。

所有河流,都汇成新的长途,

像借时辰,在历代的姓氏上流浪。

 

多少苦难与恩怨,都始于爱的破折号,

连黯然的思绪,也飞满候鸟。

怀揣的文字和陈词,早已撒成异乡。

 

回到外省的码头,浮沉撞醒思想,

弥合那些过往,又摞起醒与悟的足迹。

 

将自己立定,直面风雨飘摇的日子——

本就活在船上,在岸与河的缝隙间,

像场浅梦漫过年纪,漫过磨砺的声响,

而我那飘忽不定的心,依然燃着。


各自的影子都被月轮浸染

 

老桥上纠缠的对话,漫过夜色,

是跌进银辉里的那些誓言,

草味与花香,簇拥着一帧美丽的合影。

 

那里的声息,被潮声带往村舍,

庄上的风却像故事,轻轻掀动

青砖柴房的记忆,半粒灯火摇晃,

曾踏着寒霜,惊颤过闪着光的星辰。

 

月华如练,漫过前路茫茫的八月,

各自的影子都被月轮浸染,

漫过整个圩田,和波澜不惊的四只浜。

 

只在寂静里,凝成银币的回响,

漫过几条土路抻长的时光,

捞不起投河沉底的词——

藏着喃喃的名字,任潮汛漫漶,

而我们的角力,正撞上涨潮的风情。

 

让一个个日子掉进谶语

 

气息再远,终远不过它的余生,

未料我的生命竟盛满怨念与悬疑,

让一个个日子掉进谶语,

刹那连缀的梦境,也随之苍老。

 

美丽杳无踪迹,终会沦为历史般的轶事,

寻遍的爱与人群,仍在书页间失真。

寒鸦的视线中,多了个转动的节点,

正邀晚归与交错的众生斟酌。

 

是否少不了分叉的苦难?

是身不由己的诞生,不得不哭,

却把那些梦想都哭得破碎,

睁开眼,这世间便成了我的。

图片2 

编者按:看作者简介,冯金斌是一位农民诗人,浙江省嘉兴市管辖的县级市平湖市人。这时我就想起了我主编《时代文学》(双月上)时的一位老作者,也是浙江嘉兴人,王小毛。那时她也是一位农民,现在点击百度她做《大桥文化》执行主编了,颇有成绩呀。我不知道我在《时代文学》(双月上)或《文学高地》纸质媒体上给冯金斌推发过诗歌吗,因为我推发的作者太多,真的记不清了。但是我编发作者的作品时都是以作品文本为标尺的。无论你是高官、农民、工人、商人,我都是公平、公正、公心地对待每位作者。我是从一家国企走出来的草根诗人,更是知道基层作者发表作品的难度,所以我就尽心全力为走在文学路上的作者做些实事好事。我觉得文学是一位中性的美女,任何人都可以喜欢。她不存在权利、金钱、地位,更不是因为你有什么级别的作协会员这些虚无的头衔,作者是靠作品品质说话的,作品的品质就是作者最高的头衔。看看冯金斌先生的诗观:一、生活是诗歌,而诗歌便是生活的灵魂。二、清新明朗、沉实自然;诗歌是心灵的河流,是生活的秘密所在。三、卑微与纯粹,诗人在自己的诗歌里感悟,或许获得更多,包括一切的发现。无需赘述,这些明悉自己的诗歌观点就诠释了诗人冯金斌的诗歌文本品质。

 图片3

图片4

顾 问:周文海  李成虎

刘 川  车延高

许晨  铁流

赵智  周习

 

社 长:任  重

主 编:任 立

 

编辑部主任:郭卿  邓一鸣

编委会主任:吴宝泉

秘 书 长:任 真

法律顾问:胡宗华

投稿邮箱:手机:15589030966(微信)

 图片5

《诗歌高地》源于2013年,我做山东省作协《时代文学》(双月上)执行主编时在刊物设立的一个栏目。记得那是2014年初冬,我和原济南军区《前卫文学》主编张乡林到东营采风,站在黄河的入海口,我对陪同我们采风的胜利油田作协秘书长、我的宗亲大哥、著名诗人任真说:我们一起做一个《诗歌高地》公众号,弥补充实纸质媒体的短板,注册费用我们各一半,我推荐诗人和他们的作品,你具体排编。这样,我们注册认证成功后。从第一期在2015年2月6日推发了著名诗人李轻松的诗开始,接着每天推发一位著名诗人。后来任真兄广泛组稿,推发了不仅有国内优秀诗人,也推发了好多国外著名大诗人的诗歌以及诗歌理论。《诗歌高地》在国内外的诗歌界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真正为中国诗歌和诗人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2017年1月,《诗歌高地》在国家商标局成功注册。诗歌高地已经成为中国诗歌界的名片。文学的建设与发展,是靠全民族的热情和参与。现在,诗歌高地重新组成工作团队,继续与作家网联合打造中国最优秀的诗歌,推发最优秀的诗人。《诗歌高地》所有发表作品文责作者自负,版权受法律保护。

 图片6

图片7

任立于泰山岱庙

图片8

来源:诗歌高地

作者:冯金斌

https://mp.weixin.qq.com/s/FK4_YCvcwPa_mt2FUDfNqA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