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我们看到了什么
作者:佘思良
在九月三日的阳光里,
天安门广场如历史的巨幕开启,
“九三阅兵”的华章盛大奏响,
我们的目光,被深深吸引,
去探寻,去见证,去感受——阅兵中那无尽的意义。
我们看到了,
那一张张刻满岁月的脸庞,
抗战老战士们,英雄的模样。
他们是历史的活化石啊,
从烽火硝烟中走来,
带着伤痛,带着荣耀,带着不屈的力量。
颤巍的身躯,挺直的脊梁,
眼神中,有往昔的战火燃烧,
有对和平的祈愿,对祖国的热望。
他们的存在,是一部活着的史书,
让我们懂得,什么是坚韧,什么是担当。
我们看到了,
整齐划一的方阵,如钢铁的森林。
战士们的步伐,丈量着大地,
每一步,都踏出时代的强音。
他们的身姿,似白杨般挺拔,
目光坚定,向着未来前行。
迷彩服,是大地与海洋的颜色,
橄榄绿、天空蓝、海洋白交织,
那是守护的色彩,是和平的象征。
他们的青春,在训练场上挥洒,
为了这一刻的荣耀,为了祖国的安宁。
我们看到了,
那一辆辆铁甲战车,如咆哮的巨兽,
履带滚滚,碾碎一切阻挡的力量。
火炮昂首,导弹林立,
大国重器,彰显着国家的实力。
它们是钢铁的长城,是护国的神盾,
从常规到战略,从陆地到海空,
每一件装备,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
每一次亮相,都让世界为之瞩目。
这是科技的飞跃,是民族的底气,
让我们在和平的道路上,更加自信,更加从容。
我们看到了,
空中的战鹰,如矫健的雄鹰翱翔。
它们划过蓝天,留下绚丽的轨迹,
轰鸣声,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预警机、轰炸机、歼击机……
组成强大的空中梯队,
是天空的守护者,是制空的王者。
它们带着呼啸的风声,带着胜利的信念,
向世界宣告,中国的天空,不容侵犯。
我们还看到了,
广场上飘扬的五星红旗,
那是用烈士鲜血染红的旗帜啊,
在风中猎猎作响,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还有那放飞的和平鸽,
带着希望与梦想,飞向远方。
它们的翅膀,扇动着和平的微风,
让世界充满爱与阳光。
九三阅兵,是一场视觉的盛宴,
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我们看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看到了苦难与辉煌的交织。
看到了英雄的传承,看到了民族的脊梁,
看到了和平的珍贵,看到了未来的方向。
在这盛大的阅兵中,我们汲取力量,
为了祖国的繁荣,为了世界的和平,
我们将肩负起使命,砥砺前行,
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我们手中绽放光芒。
2025.9.12
作者简介:佘思良,笔名求实,生于一九六四年七月,1989年起在《赤水报》《遵义日报》《贵州老年报》《西南作家网》《江山文学网》《当代作家网》《古榕树下》《中国作家网》等报刊、网站发表了很多很有质量和力度的新闻和文学作品。有的作品被收入多本文学作品选并在国内外出版发行。2020年 《宝源乡志》副主编。遵义市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西南作家网》签约作家。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