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六年(1880年),一个艳阳高照的秋日,河南新一任知府陆襄到巩县来了。巩县知县凌钺有点兴奋,又有点紧张。他也是几个月前才到任,接待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着他的饭碗。
按照巩县的惯例,康百万承担了接待陆襄的任务。连年大旱,巩县的国库早已空虚,也没有能力接待。说到这里,有必要再交代几句。由于这次大旱以光绪三年(1877年)和光绪四年(1878年)两年为主,而这两年的阴历干支纪年属丁丑、戊寅,所以学界称之为“丁戊奇荒”;又因河南、山西旱情最为严重,又称“晋豫奇荒’、“晋豫大饥”。
之前,凌钺交代康百万,说别的我不在意,酒水一定要康家的家酒,窖藏四年以上的。
康家的家酒取“河洛汇流,太极演绎”灵地深井之水,选饱实之粮,利用土窑洞,冬暖夏凉之功效,特酿制而成,绵甜清香,纯洁透亮,回味悠长……当时有首小曲是这样唱的:“下济南,过北口。难忘最是康家的酒。行船的把式赶脚的汉。腰挂酒葫芦天下走。喝着康家酒,河洛浪涛洗愁忧。喝了康家酒,嵩邙的米香润咽喉。酒是浓浓的故乡情。喝一口,暖心头。去西安,上郑州。难忘最是康家的酒。士绅聚谈官商的宴。先将康酒摆上头。喝了康家酒,官运亨通顺溜溜。喝了康家酒,四季来财如水流。酒是百变的神魔手。心咋想,就咋有……”不只是巩县,整个河南的士绅都以喝康百万的家酒为荣,特别是迎来送往,如果没有康百万的家酒,等于降低了一个档次,特没面子。
康家接待,当然更应该用家酒了。
康百万低头沉吟,刚要开口说话,凌钺摆手打断了他的话,不软不硬地说:“康掌柜,常言说为政者不得罪富商,但我凌某也希望你不要得罪我,得罪我,等于等罪了陆知府……当然,我相信康掌柜是识大体的人,不会难为我凌某的。”
父母官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康百万不答应也得答应了。其实,他也知道,如果得罪了官府,等于猪去缚虎,自寻死路。一泡狗屎都能熏人,更何况一个七品县令?
看着凌钺升轿而去,康大勇气呼呼地对康百万说:“爹,咱们康家经商,没赚过一文昧心钱,夏舍良药冬舍棉衣,不说咱康店,就是整个巩县,谁没受过咱的好处?怕他一个小小的芝麻官不成?!”
康百万淡淡一笑,捋了一下自己的胡须:“勇儿,我们康家自经商以来,筚路蓝缕终有一方天地,其中一个字有着很大的功劳,那就是‘忍’字。”
“爹,衙门里的接待哪一次少了康家?可是……”大勇话说半截又咽了回去。
说实在话,经过这次旱灾,康家捉襟见肘,有点驴粪蛋外面光了。
康百万知道大勇的意思,说:“勇儿,都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解释没有人相信的。没事,大风大浪都过了,怕它一个小小的牛蹄坑?”
单说凌知县陪着陆知府到达康百万庄园那天,看到桌子摆着一个古色古香的黑色陶罐,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红色的“康”字,凌知县兴奋地对陆知府说:“大人,康家的家酒您可能听说过?”
“老夫早有所闻,可惜没有口福。”陆知府也一脸兴奋。
康百万提起陶罐把两位大人的酒杯斟满了。
“两位大人,承蒙看得起我康某,我先敬二位大人一杯。”康百万说罢,端起面前的酒盅一饮而尽。
两位大人承让了一下,也斯斯文文地一饮而尽。放下酒杯,只见凌知县皱着眉头,陆知府也是一脸的疑惑。
康百万叹了口气,说道:“陆大人,凌知县,可容我这个升斗小民啰嗦几句?”
凌知县看了看陆知府。陆知府摆了下手:“愿闻其祥。”
接下来,康百万侃侃而谈:“二位大人,从光绪二年(1876年)到光绪五年(1879年),不知道什么原因得罪了老天爷,整整四年都没下雨。千里不见烟火迹,四境没闻鸡鸣唱。人人鹄面鸠形,个个刮肚瘦肠,家家尘饭土羹,户户损屋拆房……无奈何,康家这几年,把粮食都用来赈济乡里乡亲了,没有酿一滴酒啊……我、我这几年喝的也是水啊。康某该死,不该以水代酒欺骗两位大人。”说罢,康百万撩起长袍就要下跪谢罪。
“万万不可。”陆知府伸手拉住了康百万,反而朝康百万拱了拱手,一脸郑重地说,“大丈夫当如是,生意人当如是。康翁,我陆某这厢有礼了,替巩县的黎民百姓谢谢你,也替当今圣上谢谢你……酒水,酒水,酒就是水,水就是酒,康掌柜没有骗我们。”说罢,呵呵一笑。
紧张的气氛一下子松弛下来。
凌知县松了一口气,悄悄用袖子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
陆知府继续说道:“今天的‘酒’虽然是水,但我觉得很有味道,也很有意蕴。做人就得像这河洛水一样,干干净净,不能有一丝杂质;做事就得像这河洛水一样,学会包容……”
凌知县说:“陆大人,真是听您一席话,胜卑职读十年书啊。”
康百万心里有了底,端起酒罐给每个人又倒了一杯,然后端起酒杯,兴致高昂地说:“陆大人,凌大人,常言说,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只要感情真,喝水一样亲。干了?”
“说得好!干!”陆知府一饮而尽。
“干!”凌知县也不甘落后,一饮而尽。
……
后来,河南知府陆襄赐给康百万一块 “义赒乡里”的匾额,并向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禀报康百万赈灾一事。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从西安返回北京时,特意在巩县停留。无疑,又是康百万接的驾。喝了康家的家酒后,皇上赐名号“康百万酒”。
“康百万酒”从此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