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与找回
(短篇小说)
袁竹
八月六日,公休日的晨曦似被岁月的手轻轻展卷,在天际缓缓晕染。初时,天空尚带夜的深沉,如未涤尽的靛蓝绸缎,几颗固执的星子悬于遥空,恍若不舍退场的舞者,在黎明的舞台作最后的谢幕。
时光流转,东方渐泛鱼肚白,那白色似被水稀释的牛乳,轻柔温润,慢慢渗透夜的底色。远山在朦胧中若隐若现,轮廓如毛笔蘸淡墨勾勒,透着水墨画的写意。山顶几缕晨雾缭绕,宛如仙女的纱裙,为沉默的山峦添了几分灵动与神秘。此般景致,恰如老子所言 “大象无形”,于朦胧中藏着天地的本真。
街边老樟树从沉睡中苏醒,每片叶子在微风中轻颤,似在舒展慵懒的身躯。蝉鸣未盛,偶有几声试探,打破清晨的宁静,如钢琴家弹奏前的试音,为夏日乐章铺垫。阳光穿叶隙洒落斑驳光影,地面上如金碎钻,又似岁月留的神秘密码。这般生机,正是庄子笔下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的写照。
我立于巷口,感受晨风带着昨夜凉意拂过脸颊,似温柔的手唤醒沉睡的感官。手中,孙儿的小手紧紧攥着我,掌心的温度与微汗,传递着他的兴奋与期待。这是他央求两三天的 “书店探险”,说要找藏在书里的恐龙,亮晶晶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渴望,让我无法拒绝。
“爷爷,我们快点走吧!” 孙儿稚嫩的声音打断思绪,他扯了扯我的衣角,脸上满是迫不及待。我低头看他,那簇浓发在晨光中泛着健康光泽,如茂盛的小树苗,充满生机。他的小脸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洋溢着孩子特有的纯真快乐。
“好,我们这就出发。” 我笑着应道,牵他的手迎向渐亮的晨光,向街对面走去。脚下的沥青路带夜晚余温,软软的,似走在巨大的黑色海绵上。我们的影子被晨光拉得长长的,一大一小在地面摇曳,仿佛讲述着陪伴与成长的故事,恰如孔子所言 “老者安之,少者怀之” 的温情画面。
一路上,孙儿像只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他描述心中恐龙的样子,霸王龙有锋利牙齿和强壮爪子,三角龙头上有尖角能顶飞敌人。他的话语充满想象力,那些现实中早已灭绝的生物,在他的世界里鲜活无比,仿佛触手可及。孩童的天真,不正是未经世事雕琢的 “赤子之心” 吗?
路过卖早点的小摊,浓郁香气扑面而来。热气腾腾的包子蒸笼、滋滋作响的油条油锅、飘着奶香的豆浆桶,构成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孙儿目光被吸引,咽了咽口水,我笑着给他买了两个肉包子和一杯豆浆。他双手捧着包子吃得津津有味,嘴角沾了点油渍,看着他满足的样子,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平凡的烟火气,正是 “食色,性也” 的生动体现。
终于,我们来到中国科技城绵阳市警钟街的新华书店。这座书店在晨光中静静矗立,像一座知识的宝库,等待人们探索。玻璃门在我们走近时自动滑开,一阵清凉的风扑面而来,隔绝街面的热浪与喧嚣,仿佛瞬间进入另一个世界。
踏入新华书店,玻璃门在身后悄然合拢,将外界喧嚣与暑气彻底隔绝。店内,空调送出的冷气轻柔包裹每个角落,似一层无形的纱帐,驱散夏日燥热。这凉意中,交织着旧纸张特有的霉味,是岁月沉淀的气息,宛如古老的歌谣,吟唱着书店的往昔。
我的目光缓缓扫过店内,墙壁上的书架像沉默的卫士,整齐排列直至视线尽头。每一层书架都塞得满满当当,书籍们紧紧相依,像一群亲密无间的伙伴,等待与读者相遇。阳光透过高处窗户,洒下金色光柱,尘埃在光柱中欢快飞舞,如跳无声的舞蹈。光柱落在书架上,为书籍镀上淡淡金边,让它们愈发神秘诱人。这知识的殿堂,承载着 “文以载道” 的使命。
儿童区在书店一角,仿佛童话世界。色彩斑斓的绘本像一道道彩虹堆叠,封面上的卡通形象栩栩如生,似在向孩子们招手。书架旁,几个孩子席地而坐,小小的身影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脸上洋溢着纯真笑容,偶尔发出几声轻轻惊叹。孙儿早已像欢快的小鹿蹦蹦跳跳跑向那里,他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如清脆的银铃,瞬间点亮整个空间。看着他消失在书架拐角的背影,那簇浓发在书脊间忽隐忽现,我的思绪飘远,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三十年前。
那时的国营书店,是朴素庄重的建筑。门口招牌简单醒目,“新华书店” 四个大字在阳光下闪耀质朴光芒。走进店内,木质柜台散发淡淡木香,营业员穿着整齐制服,笑容满面站在柜台后,热情为顾客服务。书架用厚重木板制成,样式简单却给人坚实可靠之感。书籍多是精装本,封面设计简洁大方,透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审美。
女儿也是这般年纪,小小的她站在柜台前,脚尖努力踮起,小手伸得长长的,想要够到高处的一本童话书。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渴望光芒,像夜空中的星星。她的脸蛋红扑扑的,是用力和兴奋泛起的红晕,宛如熟透的苹果。我走过去轻轻抱起她,她开心接过童话书紧紧抱在怀里,仿佛抱着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贝。她翻开书页,稚嫩的手指点着上面的文字,嘴里念念有词,虽认不全那些字,却被书中故事深深吸引。那一刻,书店里安静极了,只有女儿轻轻的翻书声和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构成温馨美好的画面。这画面,是 “薪火相传” 的最初印记。
如今,眼前的新华书店已发生许多变化。除了种类繁多的书籍,还增设了咖啡区、品茗区、文创区。咖啡区、品茗区里飘来阵阵浓郁香气,混合着书香,营造出别样氛围。人们坐在舒适沙发上,一边品味咖啡、茶水,一边沉浸在书中世界,享受片刻宁静惬意。文创区摆放着各种精美文具、手工艺品,或是与书籍相关,或是带有独特文化元素,吸引人们目光。那些设计新颖的笔记本,封面上印着经典文学语句;小巧的书签,造型别致,上面绘着著名文学形象。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是实用物品,更是文化载体,让人们在阅读之余,也能将文化魅力带回家。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 “文化传承” 的内核,正如庄子所说 “与时俱化而不迷失于物”。
然而,在诸多变化中,书店里弥漫的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文化的传承,却始终未曾改变。它像一条无形的纽带,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紧紧相连。无论是三十年前女儿在国营书店对童话书的渴望,还是如今孙儿在新华书店寻找恐龙的兴奋,都承载着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书店始终是一片宁静港湾,为人们提供远离喧嚣、沉浸于知识海洋的空间,让文化火种代代相传,永不熄灭。
二楼的茶座宛如隐匿在知识海洋里的静谧港湾,藏在哲学区尽头,仿若遗世独立的隐者。淡绿色的长条皮沙发整齐排列,每一张都像是在等待有缘人落座。长条沙发靠背微微向后倾斜,形成温柔弧度,仿佛一双双温柔手臂,随时准备给予疲惫心灵温暖拥抱。沙发表面光滑柔软,轻轻触摸,能感受到细腻质感,像是抚摸一泓平静湖水,让人的心也随之平静。
“中国茶年轻范” 的招牌高悬头顶,泛着暖黄光芒,恰似被岁月温柔摩挲过的蜜蜡,散发柔和迷人光晕。这暖黄的光,不似阳光那般耀眼,却能在这略显昏暗的空间里,营造温馨惬意氛围,让人仿佛置身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在暖黄灯光下,周围一切都被蒙上淡淡金色薄纱,书架上的书籍、墙上的装饰画,甚至空气中漂浮的尘埃,都变得如梦如幻。
我信步走向临窗的一号座,脚下木质地板发出清脆 “哒哒” 声,每一步都像是在与这宁静空间对话。窗边位置总是备受青睐,它像是通往外界的窗口,又像是与世隔绝的小世界。我缓缓坐下,柔软沙发轻轻包裹身体,像是在欢迎我的到来。透过洁净玻璃向外望去,一幅老城区古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老城区的楼房错落有致排列,它们像一群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诉说岁月故事。这些楼房建筑风格各异,有的是传统中式瓦房,青灰色瓦片层层叠叠,在阳光下闪烁古朴光泽;有的是带有欧式风格的小楼,精致雕花窗棂、铁艺阳台栏杆,无不透露出典雅韵味。在这些楼房之间,几株瓦松从檐角顽强探出头来,叶片肥厚翠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叶片上还挂着晶莹晨露,宛如璀璨珍珠,在阳光照耀下闪烁五彩光芒。这些瓦松,是老城区的守护者,见证这里的日升月落、四季更迭,恰如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的自然之道。
不一会儿,服务生迈着轻盈步伐走来,她身着整洁制服,脸上带着职业性微笑,手中端着一把古朴紫砂茶壶。茶壶壶身线条流畅,壶嘴微微上扬,像是一只欲飞的燕子。服务生轻轻将茶壶放在桌上,一股浓郁茶香瞬间弥漫开来,那是混合着岁月沉淀和自然气息的香气,让人闻之欲醉。随着壶嘴轻轻一倾,热气腾腾的茶汤如涓涓细流注入洁白茶杯,发出清脆悦耳声响,像是在演奏美妙乐章。热气袅袅升腾,在玻璃上迅速凝成薄薄一层雾,将窗外景色变得朦胧神秘,仿佛一幅被晕染的水墨画。而那层雾,又在窗外温暖阳光轻抚下渐渐蒸发,化作一缕透明的纱悄然散去,只留下淡淡水汽弥漫在空气中,带着一丝清新与湿润。这茶的起落、雾的聚散,不正是 “道法自然” 的体现吗?
我轻轻端起茶杯,细细端详杯中的普洱。茶汤呈现迷人淡红色,宛如天边绚丽晚霞,又似岁月深处流淌出的一抹温柔。普洱在杯中缓缓舒展身姿,像是优雅舞者在水中翩翩起舞。茶叶脉络清晰可见,在水中肆意伸展,释放自身韵味与香气。我轻抿一口茶汤,舌尖首先触碰到一丝微微苦涩,这苦涩并不浓烈,却带着独特韵味,像是生活中的小挫折,虽让人皱眉,却也能让人更加珍惜随后而来的甘甜。紧接着,那股陈年甘甜如潮水般在口中蔓延,从舌尖一直浸润到心底,让人回味无穷。这甘甜,像是岁月馈赠的礼物,带着醇厚与悠长,让人不禁想起那年在勐海茶山的经历。那是阳光明媚的日子,漫山遍野的茶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清新茶香。我漫步在茶山间,呼吸清新空气,品尝当地野茶,那苦涩中裹挟着整座山云雾的独特滋味,至今仍深深烙印在记忆深处,与此刻口中的普洱滋味相互交织,构成独特味觉画卷。茶如人生,先苦后甘,正合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的哲理。
晌午,在隔壁新华饭店买了两盒快餐,带进茶室陪孙儿吃了。孙儿看书兴趣正浓,他又沉浸于书海之中,我趁机在茶室午眠。
午后两点过,一觉醒来,在茶香四溢的氛围中,我不经意间瞥见茶座旁沙发上,静静伏着一只黑色的包。它就那样安安静静待在那里,仿佛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却又在不经意间吸引着我的目光。那只包的皮质在柔和灯光下泛着细密光泽,像是被雨水洗涤过的夜空,深邃而神秘。每一道纹理都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记录着它曾经的故事。金属搭扣上的 Prada 标志在灯光映照下闪着冷光,那冷光中带着一丝高贵与矜持,仿佛在诉说着它的不凡出身。然而,它又并非是年轻人追捧的那种新款,针脚里藏着经年累月的摩挲,这让我不禁猜测,它的主人必定是一位十分爱惜物什的人,在漫长时光里,与它相伴,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
当我的指尖触碰到那只黑色皮包的瞬间,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如汹涌潮水般,瞬间将我淹没。我的心脏开始剧烈跳动,仿佛一只被困在牢笼里的野兽,拼命撞击胸腔,每一下跳动都带着沉重压迫感,让我几乎喘不过气来。
脑海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声音开始激烈交锋,如同两个势均力敌的战士在战场上拼得你死我活。一个声音,尖锐而急切,像是从心底最阴暗角落传来,它蛊惑着我:“拿走这些钱吧,这是上天赐予你的财富,没有人会知道。你可以用它做一些事情,满足自己长久以来的愿望,改善生活,甚至给孙儿买更多他喜欢的东西。不要轻易错过。” 这个声音带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像一只无形的手,试图将我拉向欲望的深渊。
而另一个声音,沉稳而坚定,宛如洪钟般在耳边响起,那是道德与良知的呐喊:“这是别人的东西,不属于你。你怎么能因为一时的贪念,就违背自己的良心呢?如果丢失这些东西的是你,你该多么着急和绝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人要有底线,不能被金钱蒙蔽了双眼。” 这个声音充满力量,像一座巍峨高山屹立在我心中,阻挡着我迈向错误的脚步。这正是孔子所倡导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的抉择时刻。
我伸出的手,在半空中微微颤抖,像是一片在狂风中摇曳的树叶,无法找到自己的方向。手指停留在皮包的拉链上,那金属的触感冰冷而坚硬,仿佛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我的眼神游移不定,时而看向皮包里那叠红色钞票,那鲜艳颜色如同燃烧的火焰,灼烧着我的内心;时而又望向周围,生怕被人发现这个隐藏在角落里的秘密。
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变得模糊不清,书店里嘈杂的声音渐渐远去,只剩下自己剧烈的心跳声和脑海中两个声音的争吵。时间仿佛凝固了,每一秒都过得无比漫长,我感觉自己像是置身于一个黑暗的漩涡中,被两种力量拉扯着,无法挣脱。
我的喉咙干涩得厉害,舌头像是被黏住了一般,发不出一点声音。我艰难地咽了口唾沫,试图缓解内心的紧张与纠结。额头上早已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它们顺着脸颊缓缓滑落,滴在面前的桌子上,溅起小小的水花,仿佛是我内心挣扎的见证。
我下意识地用另一只手紧紧抓住沙发的边缘,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仿佛这样就能抓住那即将消逝的理智。我的身体微微前倾,又向后靠去,不断变换着姿势,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个让自己感到舒适的状态。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让我坐立不安,仿佛有无数只蚂蚁在身上爬动。
此时,窗外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地面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碎片。那光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像是在嘲笑我的软弱和动摇。我望着那光影,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抉择。
忽然,我想起了小时候,母亲曾教导我的话:“做人要诚实,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哪怕再贫穷,也不能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那些话语,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穿透了我内心的黑暗。母亲那慈祥而坚定的面容,也浮现在我的眼前,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信任,仿佛在看着我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便是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的反面,美德往往源于身边的教诲。
在这漫长而煎熬的时刻里,我不断地在内心深处审视自己。我想到了自己一生所坚守的原则,想到了自己一直以来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我不能因为这一时的贪念,毁掉自己的尊严和声誉,更不能给孙儿树立一个错误的榜样。
终于,我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了眼睛。在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内心深处的一声轻叹,那是欲望的退去,也是良知的胜利。当我再次睁开眼睛时,眼神中多了一份坚定和坦然。我轻轻地将皮包拉上,将它紧紧地挨着我的手提袋,对它像是有了一份无比珍贵的责任,又像是在守护着一个关乎人性与道德的秘密。我静静地坐在茶座上,等待着失主的归来,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变得无比漫长,每一秒都像是被拉成了一根细细的丝线,缓缓地从指尖滑过。坚守本心,正是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的体现。
书店里,周围的一切依旧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人们在书架间穿梭,手指轻轻滑过一本本的书籍,偶尔停下,抽出一本,翻开,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书页翻动的声音,轻轻的交谈声,以及远处传来的轻柔的音乐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仿佛是这个知识世界的背景音乐。
我坐在临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玻璃洒在身上,带来丝丝暖意,却无法驱散我内心的紧张与不安。我时不时地抬眼望向楼梯口,期待着那个焦急的身影出现,可每一次的张望都落了空。茶座里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刚才那个专注看书的年轻人早已离开,取而代之的是一对轻声交谈的老夫妻,他们面前放着两杯绿茶,慢悠悠地说着家常,岁月的静好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每一声都像是敲在我的心上。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已经凉了,那股淡淡的苦涩在舌尖蔓延,却让我的思绪更加清晰。我开始想象失主的模样,她或许是一位上班族,因为匆忙而遗落了包;或许是为孩子学费愁眉不展的母亲,又或是想给孙辈惊喜、藏着毕生积蓄的老者。这只皮包承载的,远不止财物,恰如庄子所言 “物物而不物于物”,物件的价值,由人心赋予。
一晃两三小时过去了。等候,没有目标的等候,的确令人难受。
楼梯过道口骤然响起急促脚步声,似骤雨敲打青石板,慌乱又急迫。一位中年女子扶着栏杆,脚步踉跄地奔上来。她鬓角的碎发被汗水浸湿,紧紧贴在泛红的脸颊,目光如鹰隼般扫过茶座。“先生,请问看见一个黑包吗”我知道她是失主,便指了指手提袋旁的黑包。“是这个吗?”
当看到那只黑色皮包的瞬间,她猛地定住,双腿发软,若不是及时扶住身旁沙发,险些瘫倒在地。这失而复得的模样,让人不禁感叹,失物之痛,猛于烈火,灼人心扉。
“是我的包……” 她声音发颤,指尖轻触皮包边缘,仿佛在抚摸稀世珍宝。拉开拉链的那一刻,她长舒一口气,这气息里交织着后怕与庆幸,化作白雾在空气中飘散。“里面是我女儿补课的钱,” 她眼眶泛红,声音哽咽,“一早她在这做作业,有急事接到电话,忙着一起身只顾走,就把包落下了……”
我望着她数钱时颤抖的手指,忽然明白了这等待的意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守住这份善良与担当,便是守住了为人处世的根本。她要给我一沓钱作为酬谢,我婉拒后,她竟要屈膝行礼,我急忙扶住她。这世间最珍贵的,从来不是金银,而是她眼中的澄澈与心安。
这时,孙儿抱着恐龙书跑来,奶声奶气地问:“爷爷,我们能把恐龙带回家吗?” 我牵起他的小手,望着女子匆匆离去的背影,脑海中浮现出《道德经》的句子:“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原来帮助他人,收获的远比付出的更加丰盈。
走出书店,夕阳将云层染成琥珀色。孙儿指着天边的晚霞喊道:“爷爷你看,恐龙在天上飞!” 顺着他的手指望去,一朵云彩宛如霸王龙的轮廓,正缓缓掠过钟楼尖顶。老城区的路灯次第亮起,似串串坠落人间的星辰,照亮我们归家的路。
路过老樟树时,孙儿突然停下,捡起一片叶子递给我:“这个送给爷爷,像不像恐龙的鳞片?” 灯光下,叶脉清晰可见,如同大地的脉络,涌动着生生不息的力量。我想起那只失而复得的皮包,想起女子含泪的双眼,恍然懂得:生活中的遗失与找回,不仅限于物件。我们或许曾迷失初心,却能在某个瞬间重新寻回;或许曾偏离方向,却能在转角遇见希望。
晚风掠过树梢,送来远处夜市的喧闹。孙儿的笑声与烤红薯的香气交织,在空气中酿成甜蜜的芬芳。我握紧他的小手,仿佛握住了整个世界的温柔。这大概就是老子所说的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守住本心,便能笑对岁月沧桑。
回到家,月光已爬上窗台。我将那片槐树叶夹进孙儿的恐龙书里,当作今日的书签。书页间仿佛还残留着书店的墨香与茶香,时刻提醒我: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便难以复得;而有些坚守,只要深藏心底,就永远不会消逝。就像这漫漫黑夜,总有星辰高悬天际,默默守护着人间的每一份赤诚。
作者简介:袁竹,四川德阳人,作家、画家、文艺评论家,逍遥画派创始人,代表著作《中国当代名家画集·袁竹》(天津人美版);《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名师教学范本(二)·袁竹山水画作品选》(河北美术版)。袁竹创作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400余万字,发表在“中国作家网”“精神文明报”“四川农村报”“少年先锋报”“作家网”“起点中文网”“喜马拉雅”等各大媒体。歌词《石榴红》荣获“词曲中国2025当代百首优秀作品”大赛决赛金奖。 长篇小说《东升》《平遥世家》《地火长歌》在中国作家网“长篇连载”栏目连载。文学评论《新世纪蜀韵:四川作家笔下的文学版图》《阿来:于藏地书写中构筑文学的宏大宇宙》《〈贾平凹文选〉:当代文学灵魂的多棱折射》《时代浪潮下的生命之歌与存在之思 ――评王十月长篇小说<不舍昼夜>》等四十多篇论文被中国作家网发表,其中“中国作家网文学好书2024年度十佳”系列评论引关注。“作家网”刊载《东莞文学:钢与笔交织的时代和弦》《<白毛女>的艺术融合之旅》《山河为证:抗战精神的时代长歌》《光影铸魂——解码中国电影的文明重构与精神谱系》等艺术评论50余篇。长篇小说《东升》单行本由国家级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