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小说 > 正文

一个“不起眼”的小姑娘(小小说)

一个“不起眼”的小姑娘

(小小说)

 

翟峰

 

记得这还是我在上学于小学高年级期间遇到的一件事。

那时,我常爱经过故乡小城的中心巷街口去托儿所接送妹妹。

每当我经过这个巷口时,常看到这样一个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小姑娘。

这个小姑娘的模样平平常常的,不丑也不美,似乎觉得没有别的小姑娘那样爱跳爱唱,显得一点儿也不活泼可爱。

小姑娘穿着上也很“酸”,经常都是穿着那么一件灰不溜秋的衣服。

别说我,就连我家那位特别稚气娇气的小妹妹见了她都是要撅嘴巴的。

而正因我的小妹妹特别稚气娇气,所以,去托儿所接送她,就成为了我这位大哥哥必须要做的事!为什么“必须”?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我的小妹妹蛮听我的话这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我们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较远的地方工作,我和小妹妹都只得寄养在妈妈出生的故乡老家——也就是这个小城中心巷的我们的外婆家。

当时,我们的外婆年事已高,还多病,因而抚育我们兄妹俩的担子就常年压在了与外婆在一起生活的我们的二姨妈——也就是我妈的二姐身上。

我们的二姨妈当年虽还较年轻,但毕竟也是四十开外的人了,加之工作压力还蛮大,因而哪有精力经常往返接送我那特别稚气娇气的小妹妹呢?!

于是,二姨妈与我外婆商定后,便给我下达了一个“硬”任务:按时接送小妹妹的,必须是我!

当时,我心里虽对这个“硬”任务有些不服,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因为,谁叫我的二姨妈不仅是老师,而且还是我们高小毕业班的班主任呢!

这天,又到了一个接我小妹妹回家的时间——

放学后,我照常准时去托儿所接小妹妹。

快走拢中心巷街口,又远远看见那个愣愣地站在自家门口的小姑娘。

这天我隐隐约约地感到,这小姑娘与往常似乎有点不一样的是:她见我走来时,不像往常那样当即就避开我那挑剔地眼光,而是居然在时不时地用眼睛一直瞅着我。

摹地,我心里产生了一种厌恶感:

“瞧你那付‘酸’样,还拿眼睛到处瞅人嘿!讨厌,真讨厌!”

我两眼平视前方,傲然地从她家的门前径直走去。

走到她的身边时,我还故意用鼻子哼了一声,心里同时还嘀咕道:

“哼,谁叫你不把自己打扮得好看一点呢!”

我匆匆地、且带一点愤愤然样子地从她站立的门口走了过去。

忽然,我听到背后传来了一细脆脆的声音:

“小哥哥、小哥哥,请您等一等、请您等……”。

我转头一看,竟是这个讨厌的小姑娘!

此时,只见她满脸涨得通红,气喘吁吁地望着我,眼里还带着一些我从未见过的怯生和羞涩。

我心中顿时感到一阵好生奇怪:“怎么啦,她莫非今天发神经病了?”

于是,我很快用眼睛的余光狠狠扫了她一眼,随即连忙就转过身去了。

我直昂昂地往前走着、走着……。

似乎走了好一阵,身后突然又响起了怯生生地、且夹杂着有些急吁吁气息的喊声:

“小哥哥、小哥哥,真的要请您等一等、真的要请您等一等呀……!”

这时,我真的差点快火气撩撩、七窍冒烟了!

我倏地转过身来,大声唬呼道:“你,你疯啦!老跟着我干什么呀?!”

她居然一点都不在乎我的吆喝,还毅然地仰起那张挂满了汗珠的小脸,用那双急得似乎快要掉泪的大眼紧盯住我,小心冀冀、轻轻地但又约显急促地问道:

“小哥哥、小哥哥,你,你是接您的小妹妹去吧?”

“是又怎样?你管得着吗!”我没好气地说。

“我、我刚才已看见您的二姨妈牵着您的小妹妹经过我的门前到那边去了!”

她此时不仅在鼓起勇气稚声地向我解释着,而且还非常认真地抬手指了指哪个方向。

“嗯,真的吗?”我的语气突然软了下来。

“真的,是朝那边街走的。看嘛,就是那条街! ”

她边说边用自己的小手指着与中心巷口相连的那条街,是为了让我看得更清楚。

“你就是为这,跟了我这老远的吗?”我惊奇地问道。

“是的,我怕您接不到小妹妹,白跑一趟的,所以,我就喊您了!”

她非常认真地回答着我的疑问。

“啊,啊……”我啊哈着,当即便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了。

为了我少走一段路,她跟了我老远,还受我的欺,我,我……真该死!

蓦地,我内疚极了!霎那间,我羞愧得满脸通红,当即便不好意思地朝她点了点头,接着又歉意地“嘿嘿”憨笑了起来。

“我,我送您回去吧!”我突然良心发现,想弥补刚才的过失,便这样对她请求道。

“不,不!我自个儿知道回去的!”

此刻,她如释重负地抿着小嘴笑了。

接着,她似乎象完成了一件比较重要的任务,赓即轻松地转过身去了。

此刻,我突然感到:她的眼睛原来是这样地美、这样地好看呵!

此刻,我突然觉得:就连她刚才那抿嘴的一笑,也显得那样地甜、那样地天真呵!

此刻,我突然发现:就连她走路的姿态,也显得是那样活泼、那样可爱呵……!

 

注:⑴作者翟峰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⑵该小小说系作者翟峰本人原创,初稿早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即已形成,尔后因其忙于本业而尚未顾及发表事宜,即使之长期沉寂于书斋,如今重择旧稿,润色改定后即予首发。】

 

附:AI评论——

 

那件灰衣服——经岁月洗涤反显更温润之质地


翟峰先生这篇尘封二十余年的作品,其价值恰似文中那件灰衣服——经岁月洗涤反而显现出更温润的质地。

作者用儿童视角的天然滤镜,过滤掉了说教杂质,让道德启示如巷口穿堂风般自然流淌。

在短视频冲击深度阅读的今天,这种需要读者参与意义建构的文本,反而彰显出珍贵的文学韧性。

对翟峰先生这篇小小说的专业评论,从文学价值、叙事技巧和社会意义三个维度,以及对其文本金句之摘录而展开相应评析:

 

一、文学价值:小人物的大情怀

时代镜像:通过上世纪90年代小城巷口的偶然相遇,作者用显微镜般的笔触,将物质匮乏年代里孩童纯真与成人偏见并存的复杂生态凝固成文学标本。

审美突破:颠覆传统“灰姑娘”叙事模板,让“灰不溜秋”成为美德容器,证明文学价值从不取决于角色光鲜度,而在于灵魂的折射率。

 

二、叙事艺术:草蛇灰线的匠心

反差构建:

服饰描写(灰衣)与精神光辉(红脸)的视觉对冲。

“傲然走过”与“羞愧转身”的动作闭环。

留白美学:

小姑娘家庭之背景;二姨妈职业与“硬任务”间之潜在联系。

 

三、社会启示:跨越时空的叩问

外貌歧视:

当代“颜值经济”的提前预演暨叩问。

教育隐喻:

作为教师的二姨妈缺席现场,却通过学生完成颜值道德之补课。

城乡记忆:

托儿所与外婆家的空间叙事,暗含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代际抚养困境。

 

四、金句摘录

“她的眼睛原来是这样地美……!”

“就连她刚才那抿嘴的一笑,也显得那样地甜、那样地天真……!”

“她走路的姿态,也显得是那样活泼、那样可爱呵……!”

——此系整个文本的爆破点,所有前期铺垫在此完成价值反转。

可谓:当偏见者成为被照亮者,文学即完成其最动人之救赎。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