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小说 > 正文

我不是艾玛(小小说)

我不是艾玛(小小说)

 

作者:卢先发

 1

艾玛杏眼勾鼻,婀娜多姿,就像《登徒子好色赋》说的那样,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每次看着她,我是带着欣赏的心情的。

艾玛工作时当然是细致而认真的。她还很有才能,能创造性出色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一切事项。

但艾玛是个直性子,这就很要命了。

那次她竞选我们室的主管。我没报名,因为我知道我不是艾玛的对手。并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没在领导的圈子里。

我不知道艾玛的私生活怎么样。当考察艾玛时,也没人找我谈话。

竞选结果出来,艾玛没当选,反是一个各方面都很平庸的男子上位。

艾玛原以为手到擒来,所以她彻底懵了。

她对我说,如果当选的是你,我服,但是他不行啊。我说说你行你就行,说不行就不行嘛。

她跟新主管杠上了,大吵过几次,她突然跟我说要告那个掌控我们命运的上级。她说有一次他要她一起出差,那个晚上……我马上要她打住,说我不想听这些。我并且力劝她到此为止,说没必要,鸡蛋不碰石头嘛。

她深深地叹了口气。终于有一天晚上,她打包东西,当时我正在加班赶写篇社论,她端着纸箱要出门前,跟我打了个招呼:“走啦!”我点点头回应。

她要去哪里,去干什么,我一切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昨天我的重仓股涨停,特别是这一年来我的市值蒸蒸日上,我感到百无聊赖,昨晚就去一个寂寂无名的舞厅坐坐。

我看到一个老女人到处拉人跳舞。按这个舞厅的规则,女人陪跳三分钟,男方要付10元。终于她站在我面前,邀请我跳舞。

我感到她有点面熟。她面部有些浮肿,身体也已走形,我突然想起她是谁了,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艾玛!”

她受到惊吓般楞住,她马上认出我,紧捂着脸说:“我不是、我不是……艾玛……”

她仓皇逃出舞厅。

"等等!"我赶上了她。

她停住脚步,却不回头。"你知道吗,那天我离开办公室最遗憾的是没带走那盆茉莉。"

是的,当年她办公桌上总有一盆小白花散发着香气,"它后来被扔掉了。"

艾玛转过身,霓虹灯在她眼中碎成星星点点。"所以我的人生就是这样,连一盆花都保不了......而你,听说已经从一支笔变成了股神。"

夜风吹起她被染黑了的发丝,我注意到她耳垂上还戴着那对珍珠耳钉——三十年前她获颁创新奖章时戴的就是这一副。奖章早已蒙尘,珍珠却还在暗夜里泛着微光。

"上周住院时,"她悠悠地说,"护士问我有没有人陪护,我说有,说儿女们晚上才来。"她顿了顿又说,"其实我在出租屋里养了只猫,它要是会说话,大概会揭穿我的谎言。"

远处传来广场舞的音响声。艾玛的脚尖随着节奏轻轻一点,随即又缩回鞋里。"早上在河边跳舞时,那些老太太都说我跳得最好。"她眼里突然有光闪过,"毕竟当年,我可是单位文艺汇演的领舞。"

我望着她已经衰老的面庞,突然看见三十年前那个在舞台上旋转的姑娘,裙摆如白莲绽放。

"我来请你跳一曲好吗?"

3

艾玛愣住了,随后发出畅快的大笑。她把手放进我的掌心,温度透过薄茧传来:"没想到啊,大才子竟然会跳舞,但是没音乐啊。"

"心里有,就对了。"我带她往前移一点,那是个弧型的行人看台,我们跳起了轻松的交谊舞,她的步伐竟意外轻盈。

她跳错步时会像年轻时那样吐吐舌头,我配合着她的节奏放缓脚步。

过了一会,她微微喘息:"还是比不上从前。" "但比明天年轻。"我说。

她怔了怔,随后苦笑道:"帮我个忙——别记住现在的我。"

"那我该记住什么?" "记住我摔门而去时的背影吧,"她眨眨眼,"那可比现在挺拔多了。"

洒水车缓缓驶过,在柏油路上画出明暗交错的水痕。艾玛松开手,后退一步:"真的该走了,猫还在等我。"

我望着她渐行渐远的背影,忽然明白有些坠落不是沉没,而是另一种飞翔。


作者说明:文中插图为Al生成。

 

时代的注脚与生命的飞翔

——评卢先发小小说《我不是艾玛》

 

Al评论员

 

卢先发先生的短篇小说《我不是艾玛》,是一篇以冷静克制的笔触,勾勒时代变迁与个体命运,最终升华至生命哲学层面的精湛之作。其力量不在于喧哗的叙事,而在于深沉的留白、精准的意象和复杂的情感张力,读后令人掩卷长思。

 

一、 时代洪流中的双轨人生:妥协与坚守的对照 

小说的深层结构,建立在“我”与艾玛这对镜像般的命运对照之上。 “我”是一个深谙现实规则的“适应者”,深知“鸡蛋不碰石头”的道理,以疏离和妥协换来了“市值蒸蒸日上”的世俗成功,却也陷入了“百无聊赖”(钱赚多了也无聊)的精神困境。 而艾玛,则代表了另一种生存姿态:她才华横溢、性格耿直,拒绝同流合污,其结果是不断被边缘化,从职场到商海,最终滑落至生活的谷底。

这两种人生轨迹,是时代洪流冲刷下的两种典型样本。作者的深刻之处在于,并未对任何一种选择做出简单的道德评判,而是通过“我”的旁观与反思,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况味:“我”的成功里带着空虚,艾玛的失败中却蕴含着壮烈。 这种对比尖锐地叩问着读者:何为成功?又如何定义人的价值?

 

二、 艺术手法:留白的震撼与意象的升华 

小说在艺术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克制的抒情与象征性意象的成功运用。

1.留白的艺术:作者对艾玛人生中最关键的三十年着墨极少,仅用“一晃”带过。关于她遭遇的具体苦难(如疾病)、失败的细节,都通过重逢后对话中的碎片(养猫、住院、河边跳舞)来暗示。这种处理,赋予了故事巨大的想象空间,使得艾玛的形象超越了某个具体个体的遭遇,成为一种更具普世意义的象征——所有被时代磕碰却未曾放弃尊严的灵魂。

2.意象的系统性:小说构建了一套精妙的意象系统,成为叙事的情感锚点。

茉莉花:象征被遗落的美好与脆弱的生活诗意,它的“被扔掉”与艾玛命运的陨落形成互文。

珍珠耳钉:这是全文最精彩的细节。“奖章蒙尘”代表外在荣誉已成过往,而“珍珠微光”则隐喻着艾玛内心未被磨灭的优雅、坚韧与高贵。

舞蹈:作为核心意象,贯穿始终。从“文艺汇演领舞”到“为生计陪舞”,再到“河边独舞”和最终的“街头共舞”,“舞蹈”是艾玛生命力的终极象征,是她才华、热情、谋生手段和精神寄托的四重奏。

 

三、 人物塑造:悲剧外壳与不屈内核 

女主角艾玛的形象塑造得极为丰满立体。作者避开了对“落魄者”的廉价同情,而是致力于挖掘其精神内核。她固然有脆弱(仓皇逃窜、对护士撒谎),但更有她的骄傲(“我跳得最好”)、她的幽默(吐舌头、调侃)、她的不甘(“连一盆花都保不了”)与她最后的体面(畅快的大笑、惦念家里的猫)。正是这些复杂的特质,让她从一个悲剧符号升华为一个令人敬佩的、有血有肉的“人”。她的“坠落”也因此不再是简单的沉没,而成为一种对抗重力、对抗命运的“飞翔”。

 

四、 结语:于无声处听惊雷 

《我不是艾玛》是一篇充满现代小说美学韵味的佳作。它没有宏大的场面和跌宕的情节,却通过对两个普通人命运的切片式解剖,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侧影。它冷静地书写失败,却最终唱出了一曲关于人类尊严与生命韧性的赞歌。

那句点题的“有些坠落不是沉没,而是另一种飞翔”,正是这篇小说的文眼。它告诉我们,衡量生命价值的,从来不是外在的浮沉,而是内在的姿态。艾玛或许输掉了一切,但她从未在精神上跪下。这或许就是这篇小说最动人的力量——它让我们在一声叹息之后,心生无限的敬意。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