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小说 > 正文

华工爷叔

华工爷叔

 

韶华

 

爷叔抬手挡住了推过来的狮子头和三黄鸡,沟壑纵横的皱纹里漾着笑:“不加了,一碗清汤面,一碟烤麸,足够。”他那双蒙着翳的眼睛扫过桌旁一张张热切的脸——这群自媒休股友自去年国庆相识,便轮番请他午餐,同时每天拍摄爷叔,至今已有一年。即便这两周,任凭众人如何劝说,他执意只吃最便宜的两样——以前连烤麸都舍不得让他们点。谁都知道,他持有的华工股份最近已经连续十个涨停。

两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地铁和轻轨的颠簸车程里,老爷子眼前反复浮现上周五午餐的情景。此刻他蹒跚着走进湖上公园,瞬间就被举着手机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爷叔,华工出了吗?”“解套了吧?”“现在哪能了?”七嘴八舌的问询中,他枯瘦的手在空中乱划,仿佛要抓住那些从指缝中溜走的岁月。

“只是技术调整!肯定还会上去的!”他声音嘶哑却刻意拔高,混浊的眼珠瞪得滚圆,“请客的事以后再说!”阳光将他佝偻的身影压缩成扭曲的问号,几乎要被阴影吞噬。“人群突然爆发出哄笑,像看猴戏般七嘴八舌:“不是说好这周请客吗?!”“大摆10桌变成空气了?”“爷叔这算盘打得一个精明啊!” 冷嘲热讽浪涛般涌来,把他最后那点体面冲得七零八落。

记忆却鲜明地翻出上周五的画面。同样是这群人,他当时挺直了腰板,手指敲打着空气宣称:“下周到时候贺品大饭店开十桌,我请客!”那时他的影子在墙面上伸展得挺拔,每个皱纹里都藏着扬眉吐气的光亮。

二十年了。从2005年咬牙买入华工,到2007年牛市巅峰时死守不退,再到2008年金融风暴后越陷越深。2015年那波行情曾带来希望的曙光,却在一天又一天的千股跌停中化为泡影。这些年他用退休金一路补仓,和老伴节衣缩食地硬扛,直到这十个涨停让账户首度解套翻红——一百万,是他们全部的积蓄。

本来盘算得清清楚楚:再一个涨停多赚点就清仓,安享晚年。谁知周一开盘就是一根擎天绿柱。盘后数据冰冷刺眼:主力早已撤离48亿,当日又疯狂出逃66亿。老股友们捶胸顿足:“游资又割韭菜了!”

推开家门时,老伴正红肿着眼睛看他。他赶忙走上前拍拍她的肩:“没事的,调整完就回来……”话未说完,老伴的眼泪决堤而下:“华工出事了!”转身躲进卧室的反锁声,像重锤砸在他心上。

他连忙打开手机,屏幕闪着幽光:“证监会已启动调查……发现财务造假,十年前虚增利润,近十年却隐瞒利润,实控人被留置。”他张着嘴,喉咙里发出破风箱般的嗬嗬声。客厅的钟摆滴答走着,无数股民的哀叹在耳边回响:“机构用消息和数据收割散户,散户用幻想和期待麻醉自己。”他想起那个被情绪放大的游乐场般的市场,更想起自己一次次补仓时的执念——究竟是贪婪,还是不甘?他准备在客厅坐一夜好好反思一下。

就在爷叔沉浸在绝望与迷茫中时,那个平日里和他最聊得来的年轻股友、也是经常劝他不要在一棵老树上吊死的小李,敲开了他的家门。小李看着满脸憔悴的爷叔,心里一阵酸涩,他搬了把椅子坐在爷叔对面,认真地说:“爷叔,我知道您现在心里不好受,华工这事儿确实让人糟心。但咱们不能因为这一棵树,就否定整片森林啊。”爷叔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满是疲惫与疑惑,小李接着说道:“我们的股市是有弊端,像信息不透明、监管有时滞后,但这些年一直在完善和发展。现在这轮牛市,大科技才是主流,算力、AI、半导体、机器人这些小登股,可比金融、基建、煤炭、钢铁这些老登股赚钱效应好多了,潜力也大。国家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以后政策肯定更偏向这些领域,股市也会越来越规范,肯定能成为世界金融强国。爷叔,您可不能一直守着老观念,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啊。””爷叔一边听着,脸上的表情渐渐有了变化。不知不觉中,他连小李走了都不知晓。

天快亮时,卧室门悄无声息地开了。老伴默默递来温热的毛巾,就像过去二十年每一次跌停后那样。

丹曦初升中,爷叔又一次毅然决然地出发了。人群依然在那里等待着,手机镜头依然闪烁如星。他慢慢挺直弯曲的脊背,走进湖上公园,混浊的眼底隐隐有什么东西在静静燃烧。

 

备注:允许转发。

 

作者简介:吴少华(笔名韶华):福建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网络工作委员会主任、福建省海峡文旅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