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小说 > 正文

五色花

五色花

 

作者:谭昌乾

 

高二开学第一天,夏梧昕拿着新分班的名单走进高二(3)班教室。空气中还弥漫着暑假残留的燥热与新书本的油墨香。她的目光习惯性地在名单前列搜寻自己的名字——年级第一,这是她最稳固的标签。班主任老陈的声音带着新学期特有的振奋:“……为促进大家的合作交流,我们将实行‘互助成长小组’模式,名单已贴在后面,请大家稍后自行查看!”

 

夏梧昕并未太过在意。她如孤高的雪山,习惯了独自攀登知识的巅峰,在她看来,合作大多时候只是负担。然而,当她挤到那张决定未来一年“命运”的名单前时,目光却骤然凝固。她的名字,竟与另外四个名字并列在了一起:林晓玥、顾冉、唐薇、沈知遥。

 

五个人,如同被强行栽种在同一花盆里的不同习性植物。林晓玥是校篮球队的绝对主力,走廊那头正传来她爽朗的笑声,仿佛自带背景音效。她身材高挑,小麦色皮肤,梳着利落的马尾,走路带风,运动鞋总在光洁的地面上敲出轻快的节奏,充满活力。她的世界属于球场上的奔跑跳跃与得分后的欢呼。

 

顾冉则代表了另一种极端。她总是安静地坐在靠窗的位置,指尖常留有不易察觉的颜料痕迹,眼神时常带着几分迷离望向窗外。她是众人公认的“画痴”,素描本与画笔是她形影不离的伙伴,校园里每一处光影变幻的叶子似乎都能轻易吸引她的目光。她的声音很轻柔,仿佛生怕惊扰了什么似的。

 

唐薇就像一颗行走的、闪闪发光的小太阳。她梳着精致的丸子头,笑容灿烂,是校广播站的“金嗓子”,也是学生会外联部的社交明星。哪里有活动,哪里就能看到她穿梭的身影和充满感染力的笑声,她仿佛天生就拥有化解陌生感、组织人群的魅力。

 

沈知遥在教室里如同一抹安静的影子。她总是低着头,厚重的刘海几乎遮住了眼睛,走路时脚步轻悄无声。她的成绩处于中等水平,不擅长言辞,在班级里的存在感淡薄得如同空气。只听人说她家很远,需要乘坐很长时间的公交车,所以放学总是走得最早,像一只急于归巢的小鸟。

 

她们被老陈称为“五朵金花”,但在夏梧昕眼中,这组合简直是灾难性的“拼盘”。果然,第一次小组会便火花四溅。会议地点选在校园僻静的紫藤花架下,夏梧昕拿出打印好的学习计划与任务清单,条理清晰得如同一份科研大纲。“按个人优势分配任务,”她推了推眼镜,语气不容置疑,“晓玥负责体能相关实践部分;顾冉负责所有视觉呈现;唐薇负责沟通协调及资源争取;知遥……就负责资料整理和后勤吧。核心研究分析与报告撰写由我主导。”

 

“等等,”林晓玥立刻挑眉,“夏大学霸,你这分配也太‘理所当然’了吧?谁是主导还不一定呢。”

 

“哦?”顾冉慢悠悠地抬起眼,画笔在指尖转了个圈,“我画画,只看灵感,不看指令。”语气淡然却带着一丝倔强。

 

唐薇笑容依旧灿烂,话却不软:“梧昕,既然是小组,就得商量着来,资源共享最重要啦!”

 

沈知遥只是把头埋得更低,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一言不发。夏梧昕感到一阵熟悉的烦躁,仿佛精心构筑的秩序被一群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轻易打乱。

 

小组的第一个任务,也是老陈布置的“破冰项目”——研究校园生态,为废弃多年的小型植物园制定微改造方案并进行模型展示。夏梧昕认为这不过是收集数据、分析优劣、提出理性改进措施。然而,其他四人却将它变成了一场她无法掌控的冒险。

 

林晓玥直接拉着大家钻进荒草丛生、几乎被遗忘的植物园深处,像个探险家似的用树枝拨开缠绕的藤蔓。“看那片角落,”她指着几簇在砖缝里顽强开花的蒲公英,“生命力多强!我觉得我们的模型,就该有这种劲头!”夏梧昕皱着眉躲避草叶上的露水,试图提醒她注意脚下可能的蛇虫,以及收集光照、土壤数据等正事,但她的声音很快被林晓玥兴奋的讲解声淹没了。

 

则全然沉浸在自己的视觉世界中。她蹲在锈迹斑斑的温室骨架前,指尖轻抚着斑驳的彩绘玻璃碎片,眼神明亮得惊人。“光……透过彩色碎片洒在地上的样子,”她喃喃道,随即在素描本上快速勾勒起来,“这该是我们的模型灵魂,一个光影的剧场……”她的构想天马行空,相比之下,夏梧昕那精确到厘米的设计草图显得格外苍白刻板。

 

唐薇的“资源争取”让夏梧昕大为惊讶。她不知用了什么办法,竟说服了管理仓库、素来脾气古怪的老校工,不仅借来了尘封多年的植物园原始蓝图,还淘出了几块废弃却花纹精美的旧瓷砖。“你看这个,”她得意地展示着,“清洗打磨一下,用来点缀模型路径,多有特色!这叫‘废物美学’!”夏梧昕看着这些显然不在她材料清单上的“破烂”,只觉得计划被搅得一团糟。

 

而沈知遥总是在众人因某个细节争论不休时,默默递上拧好的水、擦汗的纸巾。散场后,她又会独自留下,拿着小本子,细致记录下每个人不经意间提及的想法片段,甚至包括顾冉那些模糊的“光之碎片”意向。她像一位安静的收集者,将散落的灵感珍珠悄悄串联起来。

 

分歧在模型制作阶段显现。夏梧昕坚持按修改后的精确图纸操作,采用统一采购的材料,强调科学严谨性。林晓玥却执意加入象征“生命力”的不规则枯枝与苔藓,并辩称:“这样才更有自然的呼吸感!”顾冉则专注于在模型一角嵌入自己收集的彩色玻璃碎片,通过精心调整角度来折射光线,她认为:“没有光影变化,模型就失去了灵魂。”夏梧昕认为这些“不严谨”的装饰会损害模型的学术价值,三人各执己见,陷入僵局,气氛降至冰点。唐薇试图从中调和,但效果甚微。

 

那次激烈争执过后,没人留意到沈知遥独自在角落里忙活了许久。第二天,她有些胆怯地拿出一个用硬纸板临时拼合的微型模型雏形。“我……我试着构思了一下,”她将笔记本摊开在中央,上面是她用娟秀字迹整理的记录,旁边配有简单却清晰的示意图,“梧昕姐的底板分区很科学,晓玥姐的活力区可以用苔藓和干花打造小景观,冉冉姐的光剧场放在这个角落,正好能接住下午的阳光……薇薇姐的旧瓷砖,可以铺一条小路,连接各个区域……”她又拿出一个废旧小灯泡和电池盒,“或许……这里还能加上一点灯光?晚上植物园也需要有光……”

 

空气安静了几秒。夏梧昕望着那个虽显粗糙却融合了众人核心构想的小模型雏形,又看向沈知遥本子上条理分明的整合记录,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那是一种豁然开朗的顿悟。她一直执着于“正确”的计划和绝对的掌控,却忽略了伙伴们身上各自闪耀的独特光芒——林晓玥的奔放生命力、顾冉的敏锐美感、唐薇的连接能力,以及沈知遥无声却细腻的整合。这些光芒并非她计划的阻碍,反而是她单一认知之外,更为丰富、鲜活的解决方案。

 

深吸一口气,第一次主动放下图纸,拿起沈知遥准备的旧瓷砖碎片:“你说得对,知遥。或许……我们可以试试这个融合方案。”她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少了几分往日的冰冷与笃定。

 

关键的转变激发了惊人的活力。夏梧昕放下执念,开始真正理解与协调各方:她认可了林晓玥在苔藓微景观造型上的天赋,并优化了分区结构;运用逻辑思维,帮助顾冉精确计算彩色玻璃的角度及光线折射路径,使其更具科学美感;为唐薇列出的资源清单提供了更精准的技术参数支持;更惊喜地发现,沈知遥记录整合的笔记,成为串联所有创意、弥补细节的关键线索。而她自己则专注于核心数据分析和阐述框架的搭建。

 

五位风格各异的少女将全部热忱与才华倾注于同一目标时,碰撞出的不再是火花,而是绚烂的烟火。她们在放学后的美术教室里忙碌着,指尖沾满了胶水、颜料和泥土。林晓玥麻利地切割木板;顾冉屏息凝神地粘贴玻璃碎片,精心调试光影效果;唐薇哼着歌,用砂纸打磨旧瓷砖边缘,使其光滑圆润;沈知遥则小心翼翼地布置苔藓和小花,点缀路径;夏梧昕专注地整理展板上的文字与数据图表。轻声的讨论、偶尔迸发的小欢呼、手腕不经意触碰时的相视一笑,取代了曾经的争执与隔阂。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在她们之间悄然滋生。

 

而,在模型即将完成的前一晚,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破了美术教室的宁静。狂风裹挟着雨滴猛烈敲击窗户,还将窗边的一个花架吹倒。沉重的陶盆摔碎,飞溅的碎片与泥土瞬间淹没了她们耗尽心血、几乎完工的模型!精美的玻璃采光顶棚破碎,苔藓微景观被砸得一片狼藉,展板也溅满了泥点……

 

时间仿佛凝固了。顾冉失声惊呼,唐薇捂住嘴,林晓玥冲过去试图抢救,却无从下手。沈知遥眼中瞬间噙满泪水,夏梧昕的心猛地一沉,巨大的挫败感几乎将她淹没。

 

“都怪我……”沈知遥的声音带着哭腔,颤抖着指向窗边的位置,“是我……是我昨天最后离开时,忘了把模型往里挪一点……”她自责不已。

 

短暂的死寂后,林晓玥猛地抹了把脸,甩掉手上的泥水:“哭有什么用!离明天展示只剩十几个小时了!干!”她眼中燃起的是球场上落后时也未曾熄灭的斗志。

 

“对!哭没用!”唐薇立刻响应,她的乐观天性在此刻成为最强的强心剂,“我们五个人呢!怕什么!重新来过!”

 

顾冉深吸一口气,蹲下身,在狼藉中仔细捡起一片最大且边缘尚算完整的彩色玻璃碎片,在灯光下观察着折射的光影:「只要光还在……核心就还在。」夏梧昕看着伙伴们瞬间燃起的、绝不放弃的眼神,胸腔里那股沉重的情绪瞬间被一股更强大的力量驱散。她没有多言,转身冲向储物柜,取出备用材料。「重新分工!晓玥,清理现场并抢救可用的大部件!顾冉,负责所有玻璃光的重构,我帮你计算角度!唐薇,联系后勤张师傅,看能否紧急借用热熔胶枪!知遥,收集所有还能使用的苔藓和小型植物,来不及重新培育的部分用仿真材料替代,你的审美最佳!我来修复框架和展板数据!」她的指令迅速而清晰,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力量。

 

光彻夜通明。五个人影在凌乱的教室里忙碌穿梭。扫帚清扫碎屑的沙沙声,剪刀裁剪材料的咔嚓声,热熔胶枪的低鸣,以及低声的讨论与指令,交织成一曲紧张而充满活力的夜歌。汗水滑落,衣衫沾满泥土与颜料,却无人叫苦。传递工具时的一个眼神交汇,递过水瓶时一句简单的“喝点水”,都化为彼此支撑的力量。当第一缕晨曦艰难穿透尚未散尽的雨云,透过顾冉重新拼接、甚至比原样更具艺术感的彩色玻璃顶棚,洒在焕然一新的模型上时,她们终于直起身,互相搀扶着,布满血丝的眼中却闪烁着难以言喻的光芒——那是疲惫,更是坚不可摧的骄傲与紧密相连的信任。

 

在展示舞台的聚光灯下,她们的“微光之境”植物园模型熠熠生辉。这个模型融合了严谨分区、顽强苔藓微景、梦幻光影剧场、复古瓷砖小径,以及沈知遥后来巧妙嵌入的微型感应灯(在昏暗环境中可自动点亮),以独特的生命力与艺术美感征服了所有评委和观众。夏梧昕用流畅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阐述方案的科学性与人文关怀,不再是孤高的陈述,而是凝聚了小组灵魂的讲述。她清晰地看到林晓玥眼中闪烁的活力,顾冉对光影捕捉的沉醉,唐薇连接众人的热忱,还有沈知遥安静笑容中绽放的自信。五人并肩而立,宛如五株经历风雨后根系更深、相互缠绕依偎的植物。

 

展示结束,掌声雷动。老陈走上台,笑容意味深长:“非常精彩!大家看到了吗?这就是‘五朵金花’的力量!这个小组,我看可以长久地保留下去了!”台下再次响起笑声和掌声。

 

散场后,五个女孩默契地留在了那片曾彻夜奋战的紫藤花架下。初秋的风已带着凉意,却吹不散她们之间涌动的暖流。

 

“喂,”林晓玥用胳膊肘碰了碰夏梧昕,“夏大学霸,以后小组作业……”

 

梧昕的目光投向远方,并未看她,嘴角却扬起一道清晰的弧度:“计划照旧。”她稍作停顿,补充道:“不过,是我们一起定的计划。”顾冉轻轻抚摸着随身携带的素描本边缘,本子上画着昨夜灯光下伙伴们忙碌的身影轮廓;唐薇笑着拿出手机:“来来来,五朵金花首次正式合作成功,合照留念!”沈知遥第一次主动且坚定地挤到了镜头中央。快门按下的一瞬,五张年轻的脸庞,带着汗水、泥土和独特的光芒,在秋日暖阳下,定格成一幅名为青春的独特风景。夏梧昕看着手机屏幕里那张挤在一起、笑容灿烂的照片,心中那座曾只堆满分数积木的孤峰,此刻仿佛开满了形态各异却同样坚韧美丽的花朵。原来真正的闪耀,并非一枝独秀,而是在彼此映照的光芒中,在碰撞与扶持间,共同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她们是五色花,色彩各异,脉络不同,却从此扎根于同一片名为友情的土壤,风雨同舟,迎接每一个未知的晨昏。

 

2025年11月9日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