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首语
清明,气清景明。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炎黄子孙无论身在何地,只要有可能,都会回归故里,祭祀祖先,缅怀故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中华文明生生不息。
这何尝不是一种家国情怀、故土情怀?何尝不是永恒的乡愁?
由此联想到乡土文学。曾经“辉煌”一时的乡土文学,在当下已日渐式微。虽然有小说如《白鹿原》《丰乳肥臀》《陌上》,以及纪实散文如《中国在梁庄》等重要作品,但也是“惊鸿一瞥”,“一直没能再次形成一股强劲的文学流派,乡土叙述的式微已是不可改变的历史潮流”。因为“随着商业文明、都市文明的崛起,乡土叙述慢慢变得更加边缘化”;随着一批老作家渐渐远去,当下活跃于文坛的青年作家群体中,已经有一大批人完全失去了农村生活的经验。
或许,与之相对应的“城市文学”,才是当下书写的命题?
但中国人的乡愁,犹如清明节的传承,乡土或乡村永远就在那儿。有乡村就会有乡村叙述。“乡村振兴与文学创作”或许也是当下值得关注的命题。
本期刊发的小说,题材各异。潘年英的《风吹稻浪》是乡土叙述。叙述了侗乡客家老东母亲及其家族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作家巧借老东母亲80庆寿这一“窗口”,透视了当下乡村的方方面面,读罢令人感慨,也使我们看到乡土叙述仍有可为。如果说《风吹稻浪》是乡村题材,《神秘侨批》则是华侨题材,《殊途同归》是打工题材,而蔡水奎的《卿本龙种》则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个富二代,上演了“这样”一出闹剧。不管什么题材,应该都能写出好作品。洪辉煌等人的散文以及郑章钦等人的有关书评,皆有感而发,值得一读。安安的诗歌(专题)一如他既有的风格,明朗,大气。诗歌写作存在各种可能性,是意识与技艺反复的探索和可能的跨越。不过在同质化、模仿化严重的今天,我们可以不一样。大家可以从吴斌、慕白、熊国太等诗人的诗作中读出我们不同的期待和价值取向。
目录
小说天地
4 风吹稻浪 /潘年英
24 神秘侨批 /李培德
43 殊途同归 /符浩勇
47 卿本龙种 /蔡水奎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
50 我们的颜色(外二首) /安 安
散文荟萃
51 散文四题 /唐 毅
54 他手里捏着一团火
——怀念陶然先生 /洪辉煌
57 忽然遇见落雪 /万国智
59 心愿 /黄水成
63 从乡愁到打造故乡文化品位
——写在《泉州历史文化散记》在上海出版之际 /徐振忠
诗歌在线
64 援藏的岁月 /吴 斌
65 远和近:江山如梦(组诗) /慕 白
66 忧黎元歌(组诗) /熊国太
68 极美,集美(外一首) /念 琪
68 春天的几个动词(组诗) /吴文建
69 老井(外一首) /何 也
70 春的气息(外一首) /任 捷
70 托克逊的雨(外一首) /沈庭煜
71 外公的麦杆扇 /王利锋
71 净峰寺(外一首) /黄伟超
72 春光读夜月 /李海平
散文诗苑
73 坐看云起时 /(中国香港)印 象
文学评论
74 解诗求美觅津梁
——评陈志泽《中外散文诗精品解读》 /崔国发
75 走向透明
——读吕德安随笔集《在山上写诗 画画 盖房子》 /郑章钦
78 福建现当代诗学的全方位展示
——评刘登翰、伍明春编选《闽派诗论》 /王佳欢
本期插图:明代 文徵明 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