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一道光”
——序《见诗如面》
上篇
其飞寄来了一摞诗稿,邀我写序,盛情之下只能受命。这本书编得有特色、有意义。我依次拜读全国各地以至国外诸多诗人的作品,以及每位诗人一首珍珠般闪光的同题诗《见诗如面》。哈,一直沉浸在氤氲的诗意中,捧读至诚而又炽热的诗心,实是我的幸运。
诗人冒雨在诗中深刻表达了他内心的纠结与矛盾,“树叶在阳光下,青翠地呐喊/——纵然树叶的呐喊中/有毛毛虫的呢喃/纵然生命中/有行尸走肉”。生活中的诗意,其实是一种混杂的存在,如他所言:“看!我手中这一道闪电……”他《见诗如面》中也有令人惊异的一句:“诗是我生命中的一道光”,唯此照彻人生,一往无前。
城春草木,在《光》里表达了他的绝望,“牧羊人走向悬崖/羊群走向祭坛/”“晚祷的钟声响了/像侧身而过的幽灵”,以求其救赎,他说:“我想在一束光里/洗净自己”,诚如在他的诗观这样写道:“写作,将我们从黑暗引向光明。”是的,那又是双向的,《见诗如面》中他说:“在一个个晚上/用身体温热我的文字”,给予它们以自己的热血与灵魂。另外他的《清白》具有一种洞见,其中“历史的铜像上/墨绿的苔藓是清白的”,令人咀嚼回味。
胡海升的爱情诗十分动人。他写了“一个手捧月光的姑娘/分我半杯流光/走过巷头,巷尾”(《借我灯光》);写了“门锁安静的时候/灰色的土墙和瓦片也迷恋/就像那座山岗安静的内心/一咳嗽就会惊醒/而一挥手,世界就亮了”(《故乡的风铃》),表达了他对爱情执着的追求,在《远方之人》他又写道:“我在写诗的时候/除了远方/还有,她的味道。”生活有爱的滋润,虽也不乏酸甜苦辣,是幸福的。
李富元的诗体现了现实主义的风格。他的《岁月是一把刀子》,在削去他童年美好、青春的爱情、美好的憧憬,还在一刀刀削去眼前的爱,并“随意地扔进西风”,他却硬是不向“岁月的刀子”低头,“那些刀斧不入的伤痕,结成/左右交织的皱纹”,他坚韧不屈的个性,劈面而来。他的《见诗如面》是写给爷爷的一首,尤为生动。他说,如今会写诗了,写爷爷的胡子、沧桑的皱纹和温暖的眼神,“像我拿着钉子,刻在青砖的飞鸟/刻在我的记忆里”,怀念的时候“您的旧棉袄、老镢头,/都在我长短不齐的诗行行走”,那么刻骨铭心、活灵活现,结尾点题:“当我读诗,就如同见到您的容颜”。他《闪动在心灵上的眼睛》用了排比和顶针有与通感交织在一起,极生动表现了“闪动在心灵的眼睛/用声音抚摸世界/用声音温暖自己”的审美理想。另外,《我们的乡下》以首括句的排比兼及第二第四节的城乡对比,表现对故乡的热爱:“在我们乡下,孩子是安全的”“狗是安全的”“食品是安全的”“太阳是安全的”,质朴而动人。他的诗以深刻的人生体验与现实世界的经验结合,并注重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他的诗歌更具感人的力量。
女诗人萝芙菊子的《静安寺》,以市井的噪杂与寺庙“金黄 佛国颜色/光亮 极乐世界的调性”“素斋 念经 打坐/仿佛树木的绿是木鱼敲醒的”阒寂的对比手法写来,十分精准传神。读她的《传说中的女子》,给人一种期待,看她怎么写来。她先写“我的眉毛是两弯月亮/发着相思的光芒”,写脸如牡丹,之后“采集了玫瑰的娇艳/菊花的明丽/兰花的幽清/蔷薇的天真”的铺叙之后,遽然一转“我飘到你的面前/像来自传说中的女子”,令人心惊,可见构思的奇妙。她的《见诗如面》写她一颗感受万物的心、疾恶如仇的心、悲悯的心,是她赤城的诗心!
李筱的《兀坐》写孤独的自己与万物和时间的交谈,对“抵近明天的花朵”的渴望,以至“我的身体盛下万紫千红”;对“太阳”作为光明的象征的追求,也对自由、孤独心性的执着,诗中多用隐喻表达,含蓄而蕴藉。《温热的诗行》是一首写给孩子的诗,“孩子,我是这样幸福/孕育的诗行让我抵御冬天的寒冷”,对缪斯的信奉虔诚如斯!《见诗如面》则写“爱忠实于相遇”,对爱的渴望与追求,“海子里一条赤色的鱼/游向彼岸的你”,当然,爱的复杂与曲折,也是人生之美的题中之意……
清明的《心中永远的那片绿》,以少年回忆中草原原生态的美好,委婉地批评了蒙古族人的定居之弊,还原世代沿袭的逐水草迁徙的生活方式——表达了那片真正的草原是“心中永远的绿”。他的《自己的宇宙》写得雄浑且细密如针:“用一生/把草原/走成自己的宇宙”“牛群 马群 羊群 驼群/流成星河”;“蒙古包里一豆灯火/隐进深邃”“每一根小草/把草尖指向苍穹”……让人过目难忘。《见诗如面》则表达了对森林的热爱,充满了灵性与活力。《苏醒的草原》的诸场景,极富画面感。譬如结尾:“天边的马群/穿过季节/还有几匹瘦马/用马蹄/叩问荒原”。哈,有点嫉妒他的诗才了。
水木青花的《梦里的小溪》,系一首回忆之作,写孩堤时围堰打鱼,嚼“蒲黄”甜的快乐,吹芦苇做的笛“响在宽广的河田/沿着溪水和童年的梦一样远”与小溪之长,喻童年还没走完的不舍之情,极富生活的气息。他的《见诗如面》向诗倾诉衷肠,“轻轻的吟唱/再远的梦想没有孤寂”,以及“是你让我们的心凝结在一起”。
王炜皓的《父亲留下的字》两节,五行,文字质朴而感人:
父亲走后
他留下的字还活着
那一个个活着的字
从它们眼里走出秋雨
让我再次闻到他灵魂的花香
“那一个个活着的字”设置了什么悬念,并不重要;而是最后两句,以少许胜多许,却给人无限的遐想……“从它们眼里走出秋雨”以及“灵魂的花香”,这语言背后蕴含的东西,令人无尽的回味。他的《儿童与未来》,最好的一节“如果不能把那些被黑夜的火/烧灼的根拔掉/那又有多少花朵与树苗滴下的露水/又将是泪水”,深刻而形象地表达了大家都明心见性的东西,却含着了一种悲切。《时间的见证者》第一节,最为出色:“时间认识我,早于我/认识时间/过去我在它的心里,它要说出的/说出它开满早晨的花朵”,进入了我,时间这语言内部的纯净和美好。
王旭的《我在夜晚种下一颗星,她就长成黎明》,一首十一节的双行体。“我”作为诗人的主体,从“种下”开始,就以“留下、擦拭、拾取、种上、撒下……”与诸物交融而变成了“朝露、一条龙、毛乌素、秦岭、黄河长江……”表现了诗人具有超自然的力量。《我在头发力,找一粒沙子》又有奇幻的色彩:“月亮在游泳,/从窗子游到镜子”。《见诗如面》写太阳、月亮、花朵,“诗像看到你的脸/星光闪耀”;诗的味道有“我孩子的/味道……像他母亲,我的妻子那样”,“我是那首诗的/国王”,生动又很奇特。
心文花雨的《钟声》写了安详的寺庙里洪亮的钟声似黄钟大吕,他说使人想起大海的涛声;寂静的夜晚座钟的乐声,他说给人滴水穿石的意志;诗思的飞翔,联系日常的生活和奇迹的发生。他的《见诗如面》写“小满”的5月20日,节气和日子令人“回望唐朝/梦中一行诗绣出滴水的江南”,十分别致、形象:
江南的雨浸润出分行的文字
一行行排列整齐的词语押着韵
翩翩走来
他的诗有汉诗美的韵味。他《玫瑰香村》洋溢着乡土的气息:“大朵大朵的花如一口口碗/人们被这异样的花香/醉得东摇西晃”。《回来吧,海子》每年在海子祭日3月26日,表达了他赤子之心的悼念,“在五十二年的每一个夜晚/品读海子深刻的诗”“每一个梦都闻到海子在复活”。
其飞《饭碗》的深刻,在于写了每天捧在手中之物——“民以食为天”的饭碗,于诗人生命经验的对比中引申出被常人忽视的意义:“我捧起家里/刚置办的几只新碗/有谁记得/它们承载着/人类的苦难与记忆”,引人深思。《就是那双手》是对指亮孩子心灵星空,播下奇异种子,拂去人世间尘埃,拭去心间的泪水的老师那双手由衷的点赞!《顾城》是其飞写诸多著名人物中,最钟爱的一首,在短短三节八行诗中,高度凝炼地概括了顾城的一生。写他的柔弱与困窘,亦如“一顶白帽子,羊群般的诉说,挣扎”;他的敏锐与气质“黑色眼睛的力量,光明、忧郁像苍穹”;他疯狂和任性,挥动“一把斧头”连用了“砍烂”“砍光”“砍碎”“砍掉”等,以及他的忧伤“所有的乌云和湖水/顺着木屋流淌下来”,他的愤怒,“鸟儿的翅膀是石头/砸醒了,眯着双眼、戴着望远镜的狼群”,这一切也熔铸了其飞很深的情感。读他《见诗如面》的首节,可见他是一位抒情王子:“你说/我若不来 你不老去/我说/你若能来 世界就幸福”,并在对话中,表达了他对情人缪斯的爱,如他所说“蓝色的诗儿/你多么像我穿着蓝色纱裙的新娘”。
连续好几天,也常至深夜,才仔细读完大家的诗作一一写下以上的文字,是为序。
下篇
——读《见诗如面》同题诗
包括上篇,诗人们锦心绣口,以多种风格展示其才情。
上海艾茜的一首,见副题“致菲”,如私奔的风马,“心无旁骛地奔向天边”,可见“我”的决绝;而他“眉头皱成的大山”或犹豫。而“我与恣肆与你与年轮缔结”,窥见一女子勇敢的心!
江苏的陈广德,“窗内的波澜无痕。读过的书/还停留在折起的章节”,品茗之余,无端侵入相思的愁绪,“这茶的馨……/开出一叶苦艾”,有,还是无……“以分行的姿态/又让谁,发出‘见诗如面’的/感慨?”写得委婉动人。
江苏陈鸣鸣形象地吐露爱的心声:专注,忠诚,勇敢,激情,豁达,深情,最后写道:“我抚摸你的时候/是太阳/我亲吻你的时候/是月光/我安宁你进入甜蜜的梦/是万籁星辰”,美轮美奂。
新西兰芳竹写的是“我想在一首诗里写下你说的江湖”,这是个诗江湖。必须是一名出色的诗人,文字“像鱼生动地游曳在云层”,从梦中挣脱而来;在“时间的磨盘上/细密如织”,磨出“愁肠与剑气”,且需修炼,耐得住圣哲的寂寞;你的性情、笔下的才情,如“袅袅 生烟,那是女儿红千年的醉意”之温润而又不羁;当然,诗江湖中争勇斗狠,不时燃起恩怨的烽火,也“燃烧着酒与豪情”。全诗血脉贯通、意象密集,系男性诗人所作,读之最后三行:
我要在海面上种上一大片花朵
白天是金色 夜晚是银色
在想到飞翔时 也想到你
赠予江湖的“你”,那种柔情……哈,此诗乃芳竹这奇女子所作。
浙江海乐的诗,副题为“一个多情的夜晚”。坊间有“行得春风有夏雨”之说,在夏之将至之时,她却反说:“也唯有雨的多情/才能捕捉风的味道”甚妙!在这个“多情的夜晚”,她写了“花儿和蜜蜂的私语”,写了蝴蝶使夜色更灿烂,萤火虫带着夜的光芒起航……这诗意的世界充满了美好。
语言是诗人的存在之家。云南的健如风,她写对语言的钟爱。她说“最后,时间带走了新鲜的部分/只剩下语言/替我活着”,什么语言,一直能活下去?韩东说“诗到语言为止”,其实诗意才刚刚开始;这语言的生命,是你,真正的诗人所赋予——带着你的灵魂、智慧,血的蒸气,永远地活着;因此他们的手在“翻动书页诗/眼中的水/风一吹,就泛起波光”。健如风的诗满蓄着情感,闪烁着知性之光。
安徽静雪的诗,她写自己的心绪,“拒绝喧嚣”亦如她的名字静雪,在诗中她说“像一朵雪莲花,只在月光下写诗”“保持梨花的洁白”与灵魂的高洁。
兰心写了一位痴心女子对“你”的思念。只能在梦中见他的身影、“感受你的指尖/轻拂思念的琴瑟”、“你的眼神/抚过心中的山山水水”。“在梦中千万次与你相见”,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
四川龙小龙这首诗的开头十分出色:“有些事想着想就释怀了/有些话,说着说着竟然无言以对/有些飞翔,分开以后,它就从此落单了”,那种矛盾与纠结展示无遗,内心真的很害怕,分手后的担心。但希望“以诗为信物”,生活能合成一首,再相逢,即使有点乌托邦,也是给自己精神的慰藉。
四川李清荷的一首,是最炽热的情诗:“我望着一张写满名字的/纸笺,想着你的笑容/在每一处笔锋里/出现”;“世界上颤栗的花朵,都打开/忍不住,在字里行间穿行”,她的男友真是幸福。
黑龙江梁潇霏以抒情的叙事风格,写了对文字的自律,自我的个性“像孤独的豹子”,灵感和诗思于凌晨的造访,灵魂的洁净如“露珠的花瓣和初雪的枝桠”,以及对人间的大爱——啊,见诗如面。
浙江的慕白的诗,写自己如一名孤独的“演员”,却不喜欢孤独;自嘲为三流角色,只替影子跑龙套,就想东施效颦;感谢世界的万物,也“感谢空空的剧场”,反讽十足。
北京的马维驹,一首很出色的诗。以“我的诗……”为第一至第三节首括的排比:从“抱紧家乡的薄田”“夜夜奔赴爹娘的坟茔”“在繁华市井游荡”的人生况味、自身的经验为内涵,与博大而谦卑的心态、草芥的姿态,向诗致敬,令人动容!
澳大利亚的纳兰明媚,运用并立式的结构,以首句的“一缕紫烟在木鱼声中兜圈”“一块石碑”“一栋building”“一个圆形的立体”“一个声音”等意象的延伸,阐述诗是一种无法言说的言说,每个人的所见各异。
云南的潘宏义,用诗表达他对诗的挚爱,对于语言、文字、标点与节奏等运用与把握的心得同大家交流;见诗如面,他更多的热爱汉诗的古典之美,重要的是于诗歌灌注着激情,最后,他说“只一眼/就能烫伤/你盈盈的泪光”,令人沉醉。
内蒙古庞贞强,用诗表达了我与你之间的心心相印。两城之间可以用风丈量,“只是我哈出的是春/你吸入的是秋”“如果用云丈量/我看见得是飘逝/你收到的是滴落”;再以超现实的手法写雨夜写诗寄诗、倾诉衷肠,见诗如面……纸短情长。
四川周渔有侠义情怀,从弹琴始,“古代只剩积雪”,直至晚清“弹破的江山”:将古琴剑气、侠义肝胆一并写入诗中;是孤傲,是红颜,是热肠古道,两行热泪,一行落雁。读时大快朵颐,情不自禁。
广州周剑梅的诗纵横捭阖、变化莫测。第一、第二节写“在纸上筑城”,鸟声一唤“走动官员商人还有经营营生的人”,坐在城墙上吹笛化成诗句,“告诉我将去远方”;又轻而易举“把一座城搬进另一座城”,一些庸常的生活与 “烽火常被库房裙裾引燃”之火警等,将现实与更多超现实的交缠在一起;第三节干脆以超现实的手法写来,“西风瘦马常被落日包围/萧瑟成一把琵琶”,“被溃退的大军弹出十面埋伏”,直至“被美人弹乱河山”,诗人要表达的是什么?直至第四节写道:“诗像青草一样疯长,又像沙漠一样枯萎/浸过血泪的根遍植沧桑/在风中射出快箭,星光如碎银/落进湖泊一样的眼/点亮暮色里的人,疾走如风”。“疾走如风”是诗眼,与第一节诗中的“我将去远方”相呼应,诗人表达的是现实与历史的荒谬,抑或他追求“生活在别处”的理想,与之相见,亦如“见诗如面”?
佳作甚多,比如江苏陈辉、湖南草果儿、河南大地游民、浙江若颜、广东林若云、陕西胭脂小马等的同题诗《见诗如面》,在这里就不一一评析了。
诗歌的终极意义涉及人的心灵幻象,天然地需要想象对于现实的超越与飞升;这个想象需如济慈所说的“客观感受力”的基础,从生活中发现新鲜又需语言的穿透力,这就要诗人“生命中的一道光”。
“让我们共同诗意地栖居,让我们把日子过成诗。”
李天靖于华师大
2016年8月31日
【作者简介】:
李天靖,诗人、诗评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某杂志编审、上海作协《上海诗人》首席编辑 。诗歌获《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写作》《芒种》《文学报》等多项诗歌奖。诗歌入选《朦胧诗二十五年》《中国<星星>五十年选》《风吹无疆——〈绿风〉10年精品选》《中国2008年度诗歌精选》至《花城年选系列2013年诗歌年选》、2015年《中国现代诗精选》、2016年《21世纪世界华人诗歌精选》等。出版诗集《等待之虚》《李天靖短诗选——中英对照》《秘密》《你成为你诗歌的猎物》等,及《森林中的一棵树——李天靖随笔、访谈、评论集》与随笔集《七月,我们看海去》。主编(合作)《海上诗坛60家》《上海诗人30家》;主编(合作)编著《一千只膜拜的蝴蝶》《波涛下的花园——中外现代诗技法鉴赏》《与光一起生活——中外现代诗结构、意象》《中国现代禅诗精选》《镜中之花——中外现代禅诗精选》《中外现代诗修辞艺术》《渴望的杯子:中外现代诗品鉴》《有意味的形式——中外现代诗精选》等多部。诗歌等文学评论发表于《诗刊》《文学报》《文汇报》《上海文化》《上海文学》《诗歌月刊》《诗潮》《中国诗人》《上海诗人》《绿风》《浙江作家》等,及“诗歌报”“诗生活”等网站。应邀参加“声带上的中国”第四届珠江国际诗歌节、第三届中华世纪坛“诗意中国”中秋国际诗会、第五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第二届“美丽岛”中国桂冠诗歌奖评委会评委、第五届中华世纪坛“诗意中国”中秋国际诗会作品评委会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