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本色是作家
——邓高如《断鸿声里》序

作者:黄济人 (著名作家)
郭沫若写给陈毅的诗文中,有一句“将军本色是诗人”。我愿意把这句话稍作变更,亦即“将军本色是作家”,写给我的文友邓高如。
与邓高如将军相识,是他在重庆警备区担任政治部主任的时候。说来奇怪,重庆警备区的另外两位将军,也是我的朋友。一位是副司令员陈知建,相交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那时候我的处女作《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问世不久,便收到他的来信。 原来他是陈赓将军的儿子。我在处女作的开篇,就写到这位共产党将领在解放战争中的洛阳大战里,是如何生擒了我的舅父国民党将领邱行湘的。另一位是重庆警备区司令员杨冀平,他在上任不久便与我见面,说是在我的电影里当过演员。原来他是杨勇将军的儿子。我父亲黄剑夫起义投诚后,在刘伯承任院长的南京军事学院当教官,他的学员之一,便是杨勇。这件事情我写进了处女作,当处女作改编为电影《决战之后》的时候,导演李前宽找到杨冀平,要他在影片里扮演他的父亲。
与邓高如结缘,却没有这些父辈的牵连,历史的瓜葛。连系他的纽带,除了文学还是文学。早在他由成都军区战旗报社社长兼总编辑调来重庆警备区不久,就有四川的两位文人向我提到邓高如。 一位是与我同为全国政协委员且同在文艺二十七组与会的魏明伦,他告诉我,“邓将军最有才华的写作是他的散文,如果说他的杂文不如我,那么他的散文我永远写不过他。不说过去,也不说将来,他现在就是一位散文大家!”另一位是百岁高龄的马识途,他回忠县老家途中,留宿重庆潘家坪,邀我共进晚餐,尚未动筷,便提及邓高如的近作《邓老太爷面面观》(收录于《半轮秋》一书),见我一脸茫然,就用命令的口吻说,一定找来读一读。翌日读毕这篇万言系列散文,顿然想起贵州作家何士光的小说《乡场上》。后者写的是肉贩子,过去把宝肋肉藏在柜台下留给乡镇干部,如今把宝肋肉卖给教儿子读书的村校老师。前者则通过《邓老太爷的文化观》《邓老太爷的价值观》《邓老太爷的消费观》,以及《邓老太爷的婚恋观》四组散文,异曲同工地揭示着一个深刻的主题,那就是农村改革开放是怎样悄然兴起的,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又是怎样发生蜕变的。
自此以后,我的目光开始对准邓高如。正可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他的题为《圆的魅力》的散文被报纸刊用后,很快就被选入全国语文高中考试模拟试题库,进了北大、川大、复旦等大学的阅读教材。而他在昆明某部队蹲点时写下的散文《儿子要过圣诞节》,竟被高等教育出版社随同鲁迅的《文学和出汗》、肖华的《革命烈士书信》序、陶铸的《崇高理想》一起编入《全国职业高中语文》第二册教材的同一单元。他来重庆后写的随笔《王的福禄寿》,在《战旗报》《重庆晚报》相继发表后,获由中国记协、中国新闻学会组织评选的2014年度“全国报纸副刋精品一等奖”。
作为文友,与邓高如相交甚密的还是在他以军旅作家的身份,当选为重庆市作协副主席后。将军的气度,不言而喻,作家的风范,时有显露。让我最为感佩的,还是他那极有个性的文学主张与艺术追求。有人说,写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写,可是他说,写什么很重要,怎么写更重要,我已进入花甲之年,那些一般意义上的哥呀妹呀,妈呀咪呀,花呀草呀,不能入我的菜。而他案头上的盛宴,则是另外三类题材:文艺类的、文史类的以及文心类的。对此命题,他将悉心进行深入的发掘与描写。诗以言志,文以载道,用他的话说,他试图在做人与做文的历练中求得统一,力争实现“以疑立题,以理解题,题文相生,文心相长”的自我感悟与大众教化的双重目的。
邓高如先前出过5本书,其中3本我看过,一本是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闻特写集《回眸》,一本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杂文小品集《中国人的情态》,另一本则是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随笔散文集《半轮秋》。拜读之余。虽非字字入耳,句句存心,但见他确实是以军人作家的独特视觉在观察社会、解剖人生。确是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味。言浅理深,致虚守静,化瘀消瘴,息气疗身。充满精气神,挥洒正能量。
散文随笔集《断鸿声里》是邓高如的第6本大作。书名出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之章句:“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邓高如将军酷爱宋代名将的这首词,每每吟诵,他便看到夕阳残照的赏心亭上,斯人遥望长空,目送归鸿,手拍亭栏,仰天长叹“何日捣黄龙,收取燕云州”的壮丽画面。因为如此,他在本书的卷首语里深情地写到,“余生也晚,烽火亦平,但忧患之心不能失,报国之志不能改,于是我把近年所写的关注社会人生的零落散文随笔,编撰成集,是想借助辛词意境,抒发人生感慨,驱除夕年暮气,也便沾点‘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幸运吧!”
作为读者,我倒觉得自已是幸运的,作为文友,我更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感受。我没有当过兵,但是我写了不少将军,故而邓高如笔下的军人情怀,军人气慨,总是那样牵动着我的神经,渗透着我的灵魂,让我感触良多,受益非浅。他在本书的后记里说,他在位时写的文章,有点象小钢炮,打一发是一发,退位后写的文章,有点象机关枪,点射,连射还可以扫射。是的,他手中的笔,便是他的武器,他面对的世界,便是他的战场。将军不下马,祝愿邓高如在他的征途上,永远战旗猎猎,永远军歌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