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龚锦明点评王克金的诗3首


龚锦明点评王克金的诗 3首
 
《甬路事件》

王克金
 
那个死心眼儿的环卫工,他走过我
还在盯着那片尅不动的落叶
几场大风过后,落叶
还是趴在树下的甬路上
整整三个十一月
这个环卫工
都在和这枚落叶较劲
任它怎么用扫帚
或是一把铁铲
这枚落叶还是在那里
它像是沉入了甬路
而环卫工
并不知道他想清除的
是三年前落叶所浮现的
一个图案
 
龚锦明点评:
这首诗,最奇诡之处,给人印象最深之处,在于“环卫工,并不知道他想清除的,是三年前落叶所浮现出来的,甬路上的一个图案”。我们眼见的、真切的,它的性质,在这一刻,突然间发生了转变,或是,我们眼见的真切,突然间不见,我们看到的只是它的别样的形式。

甬路事件,看似非常具体,“他走过我”,也说明了是诗人的亲历。然而,诗人的魔力在于,他把一件非常普通的环卫工作完全超现实化,使之达到了更深层次的真实。阅读者都能断定,诗人在诗中所描写的一些情境,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但是,正是借助这些超现实景观,诗人表达了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的一种锐利透视。落叶“在”或“不在”,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在”或“不在”如何在“地下”完成了对接。读到最后,我们又不能不相信,诗人既是这个事件的观察者,同时又是它的亲历者。诗人用他独特的感知,在自我的疆域建立起了自己的诗世界。

可以说,在这首诗中,诗人创造了一种魔幻般的语境。这种超越与创造,实在令人敬畏。因为,诗人手中的“铁铲”在深入地下之后,他挖掘出来的“图案”,令人心悸与颤栗。这是一首简洁却不简单的诗!
 
 
《我与一场暴雨》

王克金
 
下雨了,我不像树木那样袒露
但我仍然像是在雨外
长时间呆立
我把自己孤立出来
在这个世界
一整天,就我听时钟走着
时间发不出声音
街道上
雨水带来瘦小的白色
一个人把自己定位在水中
像一部行驶的车辆
不再停顿
暴雨很是平静
它把全部的水涌到楼下
那些水
即将超越了河床……
我想,泳者大多会淹死
我唯独是个意外
一块黑铁
把我藏入水底
那一日,暴雨被掰成两半儿
一半儿溢出边界
一半儿被我领受
 
龚锦明点评:
没有比写作更困难的事,每个诗人都知道自己不是在白纸上写作,而是在语言的历史中写作。一个诗人,每写下一行,都有已经写下的上千行在乜斜着。诗人永远不可能从第一行写起,他总是从过去已经开始的某行继续写下去。这一行也许不是诗人自己的某行,也许会有群体的历史的传承。

因此,诗人笔下的第一行以及每一行,至关重要,决定其一行或是一首诗的生死。我见过太多的写暴风骤雨的诗,唯独这一首是个例外。它的语言似乎与历史语言系统发生了“断裂”,“完全”是另起一笔,自成章节,让人看不出来由。这种生长于诗人自身的语言,使这首诗像“一块黑铁”,质坚而乌亮。“我不像树木那样袒露……我把自己孤立出来……一个人把自己定位在水中”,这种叙述语言有不可复生的唯一性。这里,“一个人把自己定位在水中,像一部行驶的车辆”,也许就是这首诗的诗眼,或是解读本诗的钥匙。但这里我强调的是,一场暴雨何以让诗人产生异于常规的语言?从这首诗可以看到,远离“诗性”的语言,从实际效果来看更接近于“诗意”,盖因为诗人有超常的自我定位与认知。暴雨被掰成两半,一半溢出边界,一半被诗人领受;那些泳者,大多会淹死。这些语言无不是超常的生命性语言。

一首好诗,它必须是鲜活的。带有自身体温的语言,并自成体系,它唤醒与复活潜在的生命感,它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使我们不至成为来历不明、去向不清的人。这首诗,通过一场暴雨,将我们唤醒;另一方面,如何在语言的历史中写作,这首诗提供了一个范例。
 
 
《倒伏的麦田能否被自己触动》
       
王克金
 
需要倒伏过多次,像需要在粉碎机中
把自己粉碎
这一次,需要等到平坦与辽阔
再做解释
 
麦田终于得知,没有一样东西
不在自己的倒伏中起身
没有谁能成为
完全的破碎之物
 
世人坚持认为,自己是自己的守望者
这使得它
在一些柔弱的根和麦穗之间
修筑了一条栈道
 
我看到,它打造了一只铁锚
在暴风雨给它留下的水的漩涡上
麦田也伸出了那些
挣扎的手……
 
一个时期,这些手曾是凌乱的
但远去的暴风雨
更像是……一阵狼烟
 
龚锦明点评:
一个诗人,每一个称为诗人的人,都应该是能够提供某些名句及一些好诗的人,他还应该能为其时代带来某种美学气质和精神追求。事实上,诗人王克金正是如此。他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多年持续不断地写作,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好诗与佳句,还深刻表达了一个贫乏年代里诗人的精神诉求,为我们拓展出诗的精神向度。

在这首诗中,一场暴风雨所引出的“麦田灾变”,使诗人在生死与轮回之中得到洞察,“终于得知,没有一样东西∕不在自己的倒伏中起身,没有谁能成为∕完全的破碎之物”,这是看到雨后麦田而言,其省悟是扎心而透彻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后,会有一种辽阔与平坦的人生境界在广博中展开,而这也只有通过“把自己粉碎”来获得;更令人颤栗的是,此前的精神指向或是意志呈现则更加醒目,那是在暴风雨的漩涡中,麦田伸出了挣扎的手……

这首诗,既可看作是对个人命运的抒写与辨认,也可以看作是对特定历史语境的透视——一个时期,一个群体的金色雕塑。虽然这些手是凌乱的,但远去的暴风雨,更像是一阵狼烟。这里的精神与信念的坚韧,不言自明。我还觉得,诗意无论何种指向,本诗最吸引人的,更是它的标题,它不止触动它自身,它以一个强烈画面及独特句法也深深触动我们的灵魂。
 
龚锦明简介:
龚锦明,男,湖北人。著有诗集《词的解析》;随笔集《旋转上楼梯》;散文集《梦特芳丹的回忆》;小说集《梦游人手记》《不带地图的旅人》等。现居武汉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