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韩国电影获奥斯卡,中国电影知耻后勇乎

韩国电影获奥斯卡,中国电影知耻后勇乎
赵晏彪
 
今天看到一则消息:韩国电影《寄生虫》获4项奥斯卡大奖,实现了韩国电影甚至亚洲电影的历史性突破。我马上想到的是,韩国会不会举国欢庆?同时,中国人看到这则消息会不会高兴?会不会反思:中国为何得不了奥斯卡大奖?
有人会说,不要拿国外的奖项作为我国电影界的终极目标。那么我们拿什么标准作为目标呢?
有人说是我们有100亿的票房。
是的,让我们看看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中国电影的后果是什么。
中国电影已经成了所有一切服务于资本的阶段,所有的目的都为了能赚钱而拍摄电影。流量和鲜肉能吸引粉丝群体带来票房,所以把资金的90%都投入到了演员的身上,那么本应花在剧本、特效的钱自然消失了。
中国电影人有谁不知道“剧本为王”的道理,所有搞电影艺术的老师都会向学生们讲这个道理,报纸杂志也无不在说这个道理,更是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的”口号!
呜呼哀哉,可惜一旦进入到实操,谁还理你?
只要有了钱,先考虑怎样挣钱,怎样挣大钱呢?手段之一就是选择能够带来流量的小鲜肉当主演;编剧已经不是什么“主角”了,你只是为了挣钱而码字,编离奇、搞笑,无厘头的故事。你的一切都要服从于出资人的“指示”。
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手段,它更是一种文化,中国的电影更要扎根于中国的文化之上,中国文化底蕴非常丰厚,我们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史书就有二十四史,故事多的可以信手拈来。
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在经济力量腾飞之时,其文化也受着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冲击。而电影作为当代文化的载体,中国电影充满着危机。中国电影的危机不仅来自如好莱坞等世界强大的电影产业冲击,更是来自自身的体制和机制。
中国的电影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如名利怪圈、偏离文化传统、盲目追求大片、电影人才流失、取材畸形、难以打开国际市场等,艺术和商业就如同鱼肉和熊掌般,不可兼得。对于电影人而言,个人理想与观众和票房之间应当是三位一体的,如果仅凭追求个人理想的实现而使视角偏离了市场和观众,那么所谓的理想也就不会得到真正意义的实现。
票房收入不能够成为一部电影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然而没有观众认可的电影也不能算是一部好电影。好莱坞电影在世界上的轰动效应,其成功的原因之一不乏视听的娱乐性和英雄性。于我们而言,仅仅满足自己、孤芳自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电影更需要“三性”——国家性、人民性、娱乐性。
韩国电影《寄生虫》主要讲述了发生在身份地位悬殊的两个家庭身上的故事:寄托了一家人生计希望的大儿子基宇前往公司老总朴社长家应聘英语教师,之后一家人寄生在他们家,随之发生的一连串意外事件。故事以一心想进入富人家帮佣,误以为成功“跻身上流”的时候,其实本质上还是一样的,精神的贫瘠使他们充当着边角料的角色,在豪宅里,他们是富人的“寄生虫”,在外面,他们是社会的“寄生虫”。
小人物,小故事,小制作,大道理,让世界人都读懂了!
《寄生虫》也是奥斯卡历史上首次有外语片夺得最佳影片。看到这条消息,一则以喜,一则以悲,一则以哀;喜者,乃为亚洲高呼,为韩国高呼,他们创造了历史,为亚洲赢得了荣誉;悲者,2019年韩国总人口为5200万,中国总人口14.2亿,我们在文化上差距如同 人口差距一样的大;哀者,就国家而言,中国的GDP远远多于韩国,但我们文化与企业的含金量呢?如果中国每个省有四个像三星,LG,现代这样的现代企业,中国何愁美国与我们打贸易战。
我们的票房天天喊多少亿,我们的演员一部戏挣几千万!电影走出国门后的结局是什么?《金陵十三钗》等等……
知耻而后勇,是中国人鼓励自己的一句话,中国电影现在真的不太乐观,但我们要有信心,在不远的将来看到中国电影的腾飞。
我们期待,我们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