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打硬仗 点沙成金”
——读《大漠流金:中国库布其精准扶贫纪实》有感
作者:高银
近日读了朋友王占义的赠书《大漠流金:中国库布其精准扶贫纪实》,全书分与贫诀别、思变风起、致富浪潮、沙里淘金、大漠流金、精准2014、决战2016、收官2020----8章,共32小节,30万字。该书曾获得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记录小康工程”国家出版基金专项资助项目,全书叙事时间从1956年到2020年,叙事空间覆盖了整个库布其沙漠,特别是库布其三旗: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和杭锦旗,讲述了库布其人如何“怵沙”“恨沙”向“惜沙”“爱沙”转变。
沙,在风的助威下疯狂肆虐,吞没良田、侵袭家园,曾经也是贫困的根源。20世纪60年代,家家户户的房子里全是沙子;灶台上是沙,饭碗里是沙,凳面上是沙,被窝里是沙,鞋窠里、头发里全都是沙,那时候,常闹黑灾白灾,“白灾”就是雪灾,“黑灾”就是沙尘暴。
“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的库布其人奋战在防沙治沙的“接力赛上”,通过沙漠种植、旅游业和太阳能等一系列举措,让库布其沙漠得以绿化,人们从旅游治沙、光伏治沙等沙产业中获益,沙漠经济效益反哺荒漠化防治循环发展,库布其的治沙成果,让人们明白浩瀚沙漠既可以是“绿水青山”,也可以是“金山银山”,绿与富可以同存,生态与经济可以并驾齐驱。
在中国排名第七的大沙漠库布其,由过去的风沙肆虐、沙逼人退的“死亡之海”,经过了数十年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如今已变身为草长莺飞、绿树成荫的沙漠绿洲。这种回黄转绿的“蝶变”,绝对称得上是令人惊叹的人间传奇。库布其的绿,亦是世人皆知,如今库布其植被覆盖率达到53%,曾经的“风干圪梁”变成了良田畦畦、绿树森森、花香阵阵的产业小镇;曾经的“银肯塔拉沙漠”如今只存在于高速路的标牌上。
《大漠流金:中国库布其精准扶贫纪实》是库布其沙漠防沙治沙的“解码器”,全书系统讲述库布其防沙治沙的来龙去脉,书籍图文并茂,读来赏心悦目。原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原副社长王占义,辽宁作家杨春风用随笔记述的方式,用真实、细腻的笔触,让我们聆听,让我们感受这段用生命谱写的动人的乐章,铭记下这段与沙漠战斗的灿烂历史。读完此书就会明白,库布其大漠养育的儿女,是改变库布其最根本的力量,他们对库布其沙漠深沉的情感和来自沙漠的智慧,让他们找到了旅游治沙,光伏治沙,林草治沙、网格治沙的利器,在国家战略部署、各级党委、政府政策的扶持下,库布其儿女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团结协作、锲而不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人为本、造福人类”的“三北精神”,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敢打硬仗,一代接着一代干,数十年如一日地接着干,终将赤地千里改造成“绿水青山”,继而成“金山银山”,同时创造了新时代中国防砂治沙的新奇迹,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屏障构筑得更加牢固。
在绿染库布其的壮阔篇章中,亿利集团的创始人王文彪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他生在库布其,长在库布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库布其的治沙事业,他有一个博大的情怀与高远的境界。他曾多次向人们表白:“或许我们这一代可以先行逃离,但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父老乡亲赖以生存的家乡怎么办?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义无反顾,只能大义担当。”这段肺腑之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可以说,为了家乡,造福乡民,既是王文彪他们坚持治沙的出发点,又是他们矢志不渝的立足点。这样的情怀与担当,既令人钦敬和敬佩,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他用行动证明了只要善待大地母亲,大地母亲就会善待其子民。
2019年7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向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致贺信时指出:“库布其沙漠治理为国际社会治理环境生态、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了中国经验。”长空之下,光伏板整齐铺开,汇成一片壮阔的海洋。风起时,光伏板下绿意涌动,生机盎然。大片的光伏板努力吸收阳光制取绿电,光伏板下种着优质牧草和甘草、马铃薯等作物,光伏板间鸡、羊成群。这种“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立体光伏治沙新模式,是库布其沙漠为世界荒漠化防治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又一杰作。经过亿利集团多年的实践摸索,沙柳、羊柴、花棒、柠条以及樟子松、侧柏等几十种耐寒、耐旱、耐盐碱植物,陆续成为沙漠生态建设中的主力军。如今,当地走上了一条绿富同兴的康庄大道,林沙产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
“沙光伏沙风电沙能源,沙土豆沙苁蓉沙农业,沙牛沙鸡鸭鹅沙养殖,沙观光沙娱乐沙旅游,沙漠产业化,沙里有真金”。《大漠流金:中国库布其精准扶贫纪实》为我们讲述的是库布其,但昭示的是中国对荒漠化地域实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大智慧。正如书里所记录的,中国不仅成功遏制荒漠化扩展趋势,还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库布其沙漠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坚持乔灌草相结合,营造防风固沙林网、“微创植树法”、飞播造林带因地制宜、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沙模式。库布其沙漠治沙防沙发展沙漠经济的模式,对中国乃至全球荒漠化国家都至关重要。
为此,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需要更多文学、纪实作品把总书记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等精神宣传好,讲好防沙治沙故事,挖掘更多典型先进人物和事迹,让越来越多人加入到防沙治沙植树造林中来,为中国沙漠的绿色经济汇聚文化文艺的磅礴力量。
(2023年12月13日中国文艺网)
作者简介:高银,艺术身份: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