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时代浪潮下苏北农村变革的生命史诗

 图片1


时代浪潮下苏北农村变革的生命史诗

——许如亮长篇小说《风吹麦浪》评析

 

苏基元

 

作家许如亮的《风吹麦浪》是一部地域性鲜明的现实主义小说,他对苏北农民在时代巨变中的命运重塑、精神突围与文化认同有相当程度上的个人见解。这部作品通过常家三代人的人生轨迹,将二十世纪末到新世纪初中国乡村社会从“大集体”到“分田到户”、从“温饱追求”到“乡村振兴”的时代图景娓娓道来,描绘了一幅厚重而富有温度的乡村变革画卷,谱写了一首时代变革时期独属于苏北,极富盐阜特色的生命史诗。

 

一、从“大集体”到“分田到户”:变革中的阵痛与觉醒

小说开篇描绘的是常家一家人蜷缩在“糁子粥煮得照见人影”的窘迫场景。这种以“九个孩子挤在桌旁”为标志的贫困状态,不仅是家庭人口结构失衡的结果,更是“大集体”制度下农民个体生存空间被极度压缩的真实写照。小说将大集体时代的“挣工分、吃大锅饭”的生产生活方式,置于苏北盐碱之地这一特殊生态环境之中,重现了当时人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然而,正是在这种极度压抑的生存困境中,农民们“生命的韧性”才得以激发。小说中的常友正、常友礼等人物,从“天不亮下田割麦”到“肩膀磨出血泡仍坚持劳作”,这种对土地的深情与不屈,既是对大集体制度内“农民仆从属性”的反抗,也暗示着农民们个人主体意识的萌芽。

当“分田到户”的改革之风吹来时,那些被动承受体制安排的农民个体,开始以主动者的身份参与到土地资源的重新分配与生产方式的重构之中。常友明划着小船在射阳河捕鱼,四凤学习母猪配种技术,这些看似琐碎的生活细节,实则勾勒出了农村改革初期个体农民从“集体依附”到“自我担当”的主体性觉醒;农民一步步从“土地仆人”演变成“土地主人”的转型。时代的阵痛通过农民个体的实践被缓解,改革的红利也正由他们率先享受。

 

二、从“逃离土地”到“反哺土地”:新乡村精神的塑造

《风吹麦浪》的叙事脉络,并未止步于个体生存方式的转变,更在于它深刻描绘了时代浪潮下农村人民“土地观念”的改变。小说中令我印象较深的是常笑天,他从“村里掏鸟窝的孩子王”到“乡团委书记”,再到回村任村书记,帮助村民修复破败土路,他用自己的选择打破了农村的传统成见,实现了从“逃离土地”到“反哺土地”的精神飞跃。

另外,常笑天带领村民利用巴根草固堤、开发荒地的过程,这不正是苏北农村由简单劳动力从事农业向“复合型农业”的转型吗?他以新一代农民的身份,继承了父辈对土地的热爱与坚守,同时又以现代化的眼光与思维赋予土地新的价值。这种精神上的返乡与反哺,体现了苏北农村在经历经济结构性变革后的文化认同重塑与精神延续。

小说通过常笑天这一角色,让读者们看到了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下苏北“新农民”这个群体的崛起。他们不仅是政策的执行者,更是乡土文化的守护者与开拓者,这种潜移默化的身份认同,使得《风吹麦浪》具备了强烈的现实意义。

 

三、微观叙事中的时代脉动:从家族命运到社会演进

《风吹麦浪》并未采用宏大叙事的笔法去描绘农村社会的变革,而是以常氏家族的家庭史为叙事线索,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腻描摹,将时代变革的大运动细小化,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撕开一条条裂缝,这裂缝中能洞悉到的便是时代的脉搏。

作品中的“打请工”互助、建造“丁头舍子”、为缴“两上交”与干部争执等情节,都是苏北农村在政策、经济与社会结构交错变迁下民间智慧的体现。而这些微观叙事,不仅展现了农民个体在变革中的适应与应对,更反映了传统乡土社会在新旧时代交替中的积极转变。

同时,小说对农村女性群体角色意识的觉醒也有着深刻而细腻的描绘。四凤从“骂骂咧咧”的庄户妇女成长为精明干练的养殖能手,喜兰从传统的“顺从媳妇”蜕变为家庭生产的主心骨,这些女性角色的转变,既是时代赋予她们的机会,也是她们自身主体意识觉醒的结果。她们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女主内”的思想枷锁,积极地投入到生产劳动中来,更加能够体现出改革的春风不仅能改善生产,同时还能带来思想变迁,让女性在劳动中也得到相应的身份认同。

 

四、乡土文学传统的现代延续

许如亮的《风吹麦浪》,不仅在题材上延续了乡土文学关注农民生存与乡村变迁的传统,更在写作方法与叙事策略上,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鲜明特点。他摒弃了“空洞说教”的现实主义模式,回归到“讲好故事”的叙事初心,用一口苏北方言、一个个带泥土芬芳的细节、一段段带着烟火气的对话,将农村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时代风云浓缩于常家人的悲欢离合之中,从生活这个切口去洞察社会,洞悉时代。《风吹麦浪》不仅讲述了苏北农民在时代风暴中的生存智慧与精神韧性,更以一种温暖、真诚而具批判性的笔触为人们展示了一个最真实而又朴素的苏北农村剧变。

 

结语:一部关于土地、变革与人的生命史诗。

《风吹麦浪》是苏北农村时代变革的一部“生命史诗”,它以家族命运为缩影,将“土地与人”“新旧交替”“女性价值追求”等命题深深植入了小说的叙事之中。在这个不断革新的时代浪潮下,作家许如亮用他的极具土地气息的文字与农民情怀,让人们感受到,风会吹过麦浪,但麦浪终将孕育新的丰收。这不仅是对一个苏北农村家庭的深情记录,更是对苏北乃至整个中国乡村在变革中不断寻找自我、重塑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礼赞。但愿这部作品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不仅是属于我们苏北的特定时期下的农民史诗,更是一部中国农村的时代风云史。

 

作者简介:苏基元,江苏盐城人,中学中学语文教师,盐城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市内外期刊与公众号。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