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凸凹:他用四千行诗为李冰树碑立传

11 

他用四千行诗为李冰树碑立传

 

  春风文艺出版社20223月精心包装推出的四川诗人、小说家凸凹四千行长诗《水房子》,近日已在京东、当当等网络平台和全国实体书店上架。诗集8.25印张,266页,异形开本,诗近4000行,文近3万字,由“序诗”“上游:水之房基”“中游:水之房体”“下游:水之房顶”“后记”,以及序、跋和附录构成。诗集扉页文字为:谨以四千行长诗《水房子》献给伟大的李冰和世界的都江堰。

 

  凸凹此前用小说为李冰写过传记《汤汤水命》,这次的《水房子》是用诗歌为李冰写的传记。


  北京中华世纪坛雕塑有上下五千年四十尊中华文化名人,李冰位居第六。排在他前边的五位是管仲、老子、孔子、孙子、屈原。紧挨在他后边的五位,是司马迁、张衡、蔡伦、王羲之、祖冲之。李冰在两千多年前创建都江堰,成都平原因此成为天下闻名的“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蜀守冰”就这样来了,从《史记》中来,连姓氏都没有。但他的水,流了两千多年了,至今都在灌溉我们。李冰的水,是对古蜀“蜀水文化”的继往开来。

 

  《水房子》是第一部叙写李冰的长诗,第一部出版的“献给伟大的李冰和世界的都江堰”的诗集,由72首相对独立又相互嵌合、浑然一体的诗作构成。每首诗,均配有摘录自古今中外名人名著有关李冰或都江堰的一个金句,作为题记。作品勾古连今,集诗艺性、思想性、科普性、稀缺性、收藏性于一炉,呈现出其独有的文化价值景观与儒释道同构的精神情怀。该选题由四川省李冰研究中心立项,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全程支持。

 

  诗集甫一出版,就获得各方读者好评,被新华网、中诗网、封面、红星等媒体重点报道。同时,业界专家也纷纷予以高度评价。

 

  耿占春(诗人、批评家、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研究员、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评价:凸凹《水房子》提供了书写山水的当代范例,他不仅书写着个人内心的山水,流淌在血液中的山水,还书写着山水之间循环着的人类世代;这山水是君临天下之人的胸中河山,也是坎坷于人世的苦命人隐藏肺腑的丘壑;凸凹诗歌修辞本身就是一种具有伦理意义的想象力,他在寄情于山水之间时,没有忘记那些从劳动者的掌沟或“从额纹流过的河流”。

 

  李舫(作家、批评家、《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指出:凸凹用四千行长诗《水房子》复盘的李冰的生命水向,沉潜而敞亮,充盈着独特的艺术微澜和滴水穿石的思想錾痕。其对历史人物生平与事功之史料、传说、物证和实地踏勘杂糅的诗学化处理与呈现,尤其对时间闪电的截图机栝,让我们看到了他在长诗生成原理与探索方面水到渠成的可喜突破。

 

  霍俊明(诗人、批评家、《诗刊》社副主编)直言:凸凹的长诗《水房子》是当代“水经注”,以李冰、都江堰以及水系为历史命运的精神共时体,深度、立体、多维地展现了空间、地理与人、社会、历史的综合视野,诗人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求真意志力在缜密的结构和地方性知识的再度发现中获得了精神重力和思想载力。

 

  北乔(诗人、作家、批评家、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认为:凸凹的目光回到历史现场,以诗人的方式与李冰展开心灵对话。在宏阔的视野下端详细微的质感,在诗意的流动中展开人物与历史的双重叙事。四千行长诗《水房子》在水的生命之源和质朴且玄妙的意象中艺术互动,继而独具个性地让水成为诗性之眼,人物之灵,历史之道。

 

  王学东(教授、博士,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四川省李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冰研究辑刊》副主编)在序文《瞧,这个人!瞧,这首诗!》中写道:在我心目中,唯一能与孔子相提并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是蜀守冰,也就是李冰。孔子和李冰,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互相推进的两极。以孔子为核心的整个中华文化体系,更为关注社会建构和心灵的安顿问题这样的一极,而李冰所体现的则是中华文化另外的一极,那就是对于肉体生命存在这一极。孔子更为关注的是心性的修炼,铸就了一个博大精深的道统体系;李冰则直接指向肉身的日常需求,修建了具有鲜明科学理性精神的灌溉工程。孔子让我们在“天人合一”之境中,提升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李冰则在“天人两分”的视域之中,维护肉体的光泽和辉煌。

 

  王国平(诗人、作家,四川省李冰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市作协副主席、都江堰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在跋文《请允许一位诗人向另一位诗人致敬》中写道:凸凹先是捧出了颇具影响力的35万字长篇历史小说精品《汤汤水命:秦蜀郡守李冰》向李冰致敬。然而小说写完,意犹未尽。最终,他捧出了72首共计4000余行的诗,实现了致敬李冰、致敬都江堰的一个最隆重最庞大的诗歌仪式。这座由诗歌搭建而成的《水房子》,不仅是当代山水诗写作的典范建筑,也是向李冰和他身后千万个李冰致敬的川主祠堂,更是灌区儿女守望故乡的精神家园。


  张媛媛(95后诗人、批评家,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在诗集附录的一篇一万二千言专论中说:长诗《水房子》不仅是与小说《汤汤水命》“互文共生”的姊妹篇,也是孳乳于凸凹全部创作的“丛生型”文本。《水房子》不仅在诗歌的内容上呈现回望历史,感念故乡的主题,更在形式上呼应历史书写对生命的构拟。长诗在结构上的层次分明、彼此映照,娓娓道来、丝丝入扣,既绵延复写将逝的记忆,又不断淬炼诗匠的技艺。这是献给李冰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颂歌,也是献给百年汉语新诗的礼物。汉语新诗的历史书写正是如此借记忆的互文与技艺的建构,不断逼近未竟的想象

 

  都江堰灌区成都、绵阳、乐山、德阳、遂宁、眉山、资阳740县(市、区)的1130万亩农田灌溉,2500多万城乡人民生活生产用水及生态环境用水,无不是李冰的水。

 

  近年,四川在提振文化自信、建设成渝经济圈行动中,提出了一个很响亮的理念和口号,那就是,“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恐怕少有人注意到,居于巴蜀文明与天府文化之间节点,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正是李冰。李冰出现在古蜀五代蜀王蚕丛、柏灌、鱼凫、杜宇、鳖灵之后,文翁、司马相如、扬雄、严君平、王褒之前,承袭古蜀治水之法,创建都江堰,奠基天府之国,发蒙天府文化,居功至伟,无能出其右者。在巴蜀,在古蜀开明王与西汉文翁之间,129年中,除了李冰,谁还能数出几个甚至一个有名有姓像模像样的人物?

 

  据作者凸凹介绍,《水房子》因系72首短诗合成,他就一边写,一边以发表的方式检验、修订诗作。诗作得到了《天津文学》《雨花》《朔方》《四川文学》《民族文汇》《鸭绿江》《中华辞赋》《星星》《草堂》《诗潮》《诗歌月刊》《诗林》《中西诗歌》《中国诗人》《上海诗人》《芙蓉锦江》《三峡》《川江》《岷江》《沱江文学》《几江》《三江潮》《群岛》《泸州作家》《HPW(国际诗坛)》《国际诗歌翻译》等专业文学期刊、刊名与“水”有关的期刊,以及《南方周末》《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读者报》等主流媒体的认可,纷纷节选刊发。《四川经济日报》更是在李冰生日(民间传说为农历624日)前一天,以两个整版连排计二十七首的特例规模推出《水房子》(节选版)以资纪念。

 

  凸凹说:“《水房子》中的绝大部分作品完成于202047月间,但有十来件作品是之前完成的,最早的一件叫《河流》,成稿于19914月,距《水房子》出版已31年了。合成长诗的72首短制中,其中的《河流》其实是2首,加上后记中的《龙泉山引水隧道小传》,严格说来,全部短制应为74首。”

 

  成都美术家协会主席姚叶红、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周敬,分别为诗集封面提供画作和题写书名。(涂维/


111 


  作者简介:


  凸凹,本名魏平。1962年春天生于都江堰,现居成都东郊龙泉山下。诗人、小说家、编剧。有长、中、短篇小说在《长篇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作家》《北京文学》《芙蓉》等文学期刊发表或转载。著有长篇小说《甑子场》《大三线》《汤汤水命》、中短篇小说集《花儿与手枪》、诗集《大师出没的地方》《蚯蚓之舞》、散文随笔集《纹道》、批评札记《字篓里的词屑》等书20余部,其中,获奖图书7部。编剧有30集电视连续剧《滚滚血脉》。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