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首届南方诗歌奖四大奖项揭晓

首届南方诗歌奖四大奖项揭晓


  202324日,由《南方诗歌》平台主办的鸿山•玉和祥杯首届南方诗歌奖举行了线上颁奖。南方诗歌奖设诗人奖、青年诗人奖、批评奖、翻译奖四个奖项。诗人奖由朱朱获得,获奖作品为《我身上的海:朱朱诗选》(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5月出版);青年诗人奖由方少聪获得,获奖作品为诗集《哈孜的记事册》(飞象界编辑部20211月出版);批评奖由一行获得,获奖作品为《诗艺四论》(20228月);诗歌翻译奖刘国鹏获得,获奖作品为《回声之巢:帕索里尼诗选》(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8月出版)。本届南方诗歌奖设立特别奖,授予英年早逝的《里尔克诗全集》译者陈宁,以纪念这位杰出诗歌翻译家逝世十周年。

南方诗歌奖虽以“南方”冠名,但秉持兼容开放之理念,不以地理为界,不以风格为限,不以投稿为囿,不论资历,不分团体,唯以公心求玉质,以表彰和激励勇毅前行的诗歌同道。

  南方诗歌奖以经典性、现场性、持续性为评选标准,评选对象须有长期、稳定的作品积累,在诗歌创作、批评、翻译领域做出创造性贡献,以独创性诗艺介入当代诗歌现场,同时具有持续发展的潜质。评委会尤为期待发现当代诗歌中优异的陌生者,以鼓励长期默默努力而受到忽视的优秀诗人。南方诗歌奖每年评选一次,评选对象为最近两年内公开发表、出版或自印的诗集、翻译诗集和诗歌批评专著,青年诗人奖要求参评诗人年龄在35岁以下。

  首届南方诗歌奖自征稿以来,受到诗歌界和广大读者关注,共收到应征诗人奖、青年诗人奖、批评家奖、诗歌翻译奖作品150余部。由西渡、臧棣、敬文东、张桃洲、杜绿绿组成的评委会对投稿作品和2021-2022年出版的大量其他诗集、翻译诗集和批评专著进行了认真评阅,产生各奖项入围作品,最后在入围作品中评出获奖作品。

  南方诗歌奖将每年农历立春日作为颁奖日,希望为诗人和读者在春天到来之际,呈献一份“南方”的温暖和光明。

 

 附一  各奖项授奖辞及获奖感言

 

诗人奖获得者朱朱授奖辞:


image

   朱朱在30余年的诗歌创作中潜心于生命体验的不断扩展和诗艺的不懈探索,以充满想象力的对于历史、自我、世界的洞察,和经过反复锤炼的语词、张弛有度的句法,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汉语诗歌创作,其精湛诗艺兼容乔姆斯基的“自我组成的系统”(晶体)原则和皮亚杰的“噪音中的秩序”(火焰)原则。诗集《我身上的海》集中展现了朱朱诗歌写作的精华,其中包括历经多年完成的《清河县》三部曲、新近问世的长诗《流水账》以及《江南共和国》《伤感的提问》等短诗名篇。鉴于朱朱专注沉静的写作态度和富有创造性的诗歌作品对当代诗歌写作所具有的典范意义,特授予朱朱先生2021-2022年度南方诗歌奖诗人奖。


朱朱获奖感言:


    首先要感谢评委们,这里边有我熟悉的朋友,有我喜欢的诗人和评论家,所以我将这个奖看成一种知音传统的证明,在同一个年代,我们需要相互倾听和肯定。

    在现实中我不是一个善于和别人相处的人,这件事唯一的好处就是为写作积攒了更多的时间。在我的电脑里有无数的工地,每天我都希望去绕上一趟,看一座漏水的池子是否有修补的可能,一栋半完工的大楼是否可以推倒重来,或者,一条从前被忽略的路,是否会让所有的围墙消失在身后?

    我写得慢,但只要是时光随写作而流逝,我就会感到安心,这份自足如同扎加耶夫斯基的一句诗所言:“我缓慢地写作仿佛我能活上两百年”,比起年轻时的我,现在的我更耐心了,也更懂得“修辞立其诚”的重要性,诗有不同的写法,但赤诚引领了、也胜过了千言万语的变幻。

    我们的年代固然只是过去和未来的一环,但这一环是否真的有所延续又有所建构,全然取决于我们当中的每一位。


青年诗人奖获得者方少聪授奖辞:


image


 

方少聪《哈孜的纪事册》(2021)是一部具有整体构思的诗集,包括以虚构人物哈孜的身份写下的五十首诗,志在深入民族生活、文化和精神的内部,展现人类共通的苦痛、欢欣和渴求。作者广博的阅读视野和对人类学的研究素养,使他对这一题材得心应手,从容的叙述透露出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其中的理解、共情和深思皆令人动容。诗集动用了多种不同的形式,恰切地配合了主题的表现。方少聪极具语言天赋,想象力奇异迷人,但他并不耽于此安全稳妥的写作范畴,对诗艺的多方面探索保持了饱满的热情,他的写作再一次证明语言的生命力永不枯竭,而再生必将伴随着规则的破坏与重建。鉴于诗集展现的独特魅力,特授予方少聪先生2021-2022年度南方诗歌奖青年诗人奖。


方少聪获奖感言


十分荣幸能获得南方诗歌青年诗人奖,感谢评委们对我的认可!

我很希望存在这样一个地方:在这里,一些已经破碎得像纸屑一样的声音可以不再被磨灭下去,喑哑的他们和明亮的他们在这里可以充分地交谈,还有很多的喷泉和园子能够让他们获得玩乐,有交换音符音色的小市场。我希望这些本来就要被磨灭的声音能在这样一个地方住下来,这些踟蹰的声音和号角般的声音,他们曾经像海难者一样被冲来冲去,被冲走全部的财产和衣物,只剩下嗡嗡和嘘嘘之声,几乎要完全听不见的时候,存在着一个像溶洞或者大鼹鼠穴一样的地方还能住得下他们。我希望能存在这样一个地方。这些声音在这里模仿着互相的死亡,能够自由地追忆和畅想,能够平静地咀嚼某种蹂躏的滋味,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呀。每当入夜的时候,声音们也像做梦一样交汇在一起,包括被截断的蚯蚓的歌声,还有树被斫断的声音。每当清晨的时候,一丝阳光能透进这里的穴道,声音们像玻璃一样闪烁,一时间他们甚至能够忘记了过去,忘记怎么样模仿同伴的死,但很快就是一个激灵,他们继续着他们不会再被磨灭的交谈。

很小的时候,我被困在婴儿的椅子上看《天线宝宝》,我完全着迷了。《天线宝宝》里的那个世界是多么地快乐,太阳和吸尘器和兔子和从外星来的毛茸茸的宝宝们在这里没日没夜地看着电视牙牙学语,我希望这样一个地方是真的,人们和各种东西能在一起惬意地生活。再长大一些的时候,当我能走到楼下的公共花园和麻将房的时候,我能听到很多隐形的小鸟在头顶昼夜不息地歌唱,能看到老人们终日和他们的植物生活在一起,还有时不时从酱油厂飘来的幸福的气味,让我更相信这样一个地方是真的。后来我受到各种欺凌,我像一个小偷一样在校园的角落里看书,我发现书里的话是多么的动听,那些死人的声音就像鸟儿一样喧闹,我听得笑个不停,我就知道这样一个地方原来真的会存在。我开始试着去写一些东西,在试卷边上写一些几句话的诗和故事,制造出一些只有卵石那么大的荫凉的空房子,这是多么让人感到快慰的乐趣。再之后,是我在群山和群洞中的漫游,路上的法术老人和蘑菇们教会我唱几首可以不眠不休的歌,我像一个怀揣着法宝的傻子,在更巨大的欺凌下也能够抑制住一些哆嗦唱出一支不那么容易磨灭的歌。我在这条路上认识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和鸟儿,我喜欢极了他们的声音,喜欢他们的方言和口齿不清,一些发出砂子般的声音,一些则发出一座墟市的声音。我一边慢慢地写着一边在哪条不知道的岔路上逗留,往往被危险的幻觉迷住了双眼,周围没有人只有风和雷霆,那就好好地唱一支小调,再发出一点又一点没发出过的声音。只要还能够这样,我就知道,我所希冀的这样一个地方会真的存在,就像我从《天线宝宝》中发现的那样。

《哈孜的纪事册》是这样的一个众声之地的草稿,一张梦幻的地图,是我在半路上被一些并不完全突然的冲动抓住时的发声,一些渊暗中滑出来的声音穿过了我,先是一个西北的小学教师,然后是一些浮游生物,一些山地的居民,一些饭圈的歌;他们都带着一丝破碎的礼物,我正巧也带着一丝破碎的礼物。我想,这个众声之地的草稿,应该不至于是我完全的异想天开,这里确实给濒死之声与新生之声安排了几个休憩的房间,有一两个小小的窗口能透进一些空气和太阳。我将会为了这样一个地方记下更多的草稿,这也是为了我自己。

再次感谢南方诗歌奖评委们对我的认可,我没有想到我能够获得这样的殊荣。感谢飞象界的朋友们,能和你们一起发声唱歌是我的荣幸。真希望大家都能够自由地发出声音,能够找到好的生活。

 

批评奖获得者一行授奖辞:


image


 

一行敏感于汉语新诗的技艺与伦理,始终对同时代写作者的创作保持敏锐的观察,是当代诗坛少数兼具广袤理论视野与细致文本解读能力的批评家之一。他的诗论扎实缜密、深刻通透、表达精彩且富有才情。作为一位出身于哲学专业的诗人,一行既擅长于从日常经验、写作现场与文本空间中发现问题、提炼观点,又具有将诗学理论落到实处的能力。其诗学专著《诗艺四论》从“动力诗学”“语言可信度”“比喻技艺”以及“诗歌分行”四个角度探讨当代中国新诗的关键问题,深度还原诗歌写作的动力机制和诗歌文本的构成原理,在圆融自洽的个人诗学体系中破解诗之奥秘,召唤自由精神,展示了内行精深的诗歌批评艺术。鉴此,特授予一行先生2021-2022年度南方诗歌奖批评奖。


一行获奖感言:


感谢南方诗歌奖评委会授予我这一奖项。

我将我的诗歌批评视为“服务于诗”的一项工作。我始终认为,新诗(尤其当代新诗)是现代中国有真正创造性成就的领域之一,但它在今天的文化场域中却仍然显得孤绝、不被理解甚至备受轻慢。作为一位从新诗中所获极多的人,我认为自己有责任将新诗的真实、精微、美妙和新异之处展示给更多的人。

我清晰地记得,1997年冬天第一次真正沉浸于对当代新诗的阅读,对我的生命产生了决定性的改变。最初写诗歌批评文章,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写诗。后来,撰写批评文章对我来说成为了一种必要的精神操练,当我将它们发表在网络或刊物上,是要对我从诗中学到的东西进行传递和扩散(我称之为对诗歌的“还愿”)。

我首先将批评视为一种“向诗学习”的方式,继而将其视为对他人一起来读诗、写诗的邀请。

在这一过程中,我意识到,诗歌批评为了与诗歌相称,必须以创造性的阐释和洞见来回应诗的创造:它需要从生命经验和写作经验而来的与作品的深度契合,以专注和耐心进入对作品细节、结构和动力机制的理解;也需要以充满激情的理论想象力去打开新的阐释空间,用出人意料的方式抵达诗的强度。但一种可信的、能传递诗之能量的批评,还需要批评的分寸感和伦理意识,去平衡、纠正批评者时常会陷入的理论自恋和过度阐释倾向。所有这些对批评之专业性和创造性的强调,最终仍然服务于诗:诗歌批评是在文本与文本、文本与世界之间穿针引线的技艺,它的每一次穿刺与缝合,都是为了让诗歌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塑造人的语言和精神的力量。

感谢我的太太小毅对我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鼓励,感谢你我的交谈在我的批评文章中留下的深刻印迹,感谢你的写作为我树立了一个杰出的当代榜样。

与诗歌赠予我的东西相比,我深知自己回馈得非常、非常少。愿我有更大的勇气和更强的意志力去做得更多。

 

翻译奖获得者刘国鹏授奖辞:


image


作为世界顶级的电影导演,帕索里尼的电影享誉世界;而作为伟大的诗人,他的名声似乎被遮蔽了。现在,在中文世界里,终于有一次向这位伟大的意大利人致敬的机会。帕索里尼的第一本中文诗集《回声之巢:帕索里尼诗选》,经由诗人和学者刘国鹏的精心翻译,以一种近乎语言盛典的方式,全面展示了这位诗人的创作风貌。帕索里尼可以说是一位思想的战士,对人类的命运充满了忧思;他的诗在类型上偏于政治抒情诗,却从不流于肤浅的说教。他的诗歌表达,富于想象的激情,根植于诗人对历史的广泛思索和现实的深刻观察,语言饱满,又丰润于诗意的律动。作为翻译文本,诗集《回声之巢》出色地再现了帕索里尼诗歌的精髓。鉴此,特授予刘国鹏先生2021-2022年度南方诗歌奖翻译奖。


刘国鹏获奖感言:《中文世界里的帕索里尼:从代孕母亲到排雷手》


女士们、先生们:

    晚上好。

    首先,请允许我对首届南方诗歌奖的诸位评委决定将本届翻译奖颁发给本人翻译的《回声之巢:帕索里尼诗选》(以下简称《回声之巢》)表示感谢,评委会的授奖辞更令本人深受鼓舞。我想这一方面意味着评委们对于帕索里尼的诗歌作品首次被成规模地介绍给中文世界的读者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对于我本人在这部作品中所投入的精力和呈现出的翻译成果的认可。

    从2019年5月受“雅众”之托正式着手翻译帕索里尼的《回声之巢》到译作的正式出版,前后经历了三个多年头,也比约定交稿的日子晚了足足两年半,这一方面源于帕索里尼作品罕见的体量、难度和过于复杂、多元的作品与知识谱系,另一方面也源于我个人时间、精力上的不济。

    与此同时,也正是基于翻译日深,愈发如履薄冰的内心体验,使得我不得不常常以“代孕母亲”和“排雷手”的角色定位反观自己的翻译活动和译作水准,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对帕索里尼作品的翻译上,也同样体现在对翁加雷蒂、萨巴、夸西莫多、蒙塔莱和阿米亥等诗人作品的翻译上。

    翻译不是让原作屈就于译者的写作风格,亦非简单机械地重复原作的风格与口味,而是一种类似灵魂附体的活动,只有译者的灵魂和原作者的灵魂发生共情,此种效果方能被激活,在此情况下,译者所翻译的众多的诗人的作品,就不再是千人一面的语言及风格特点,而是千人千面的个性化的作品。

    国外的很多大诗人都有创作与翻译并举的习惯,如意大利大诗人蒙塔莱一生在创作的同时就翻译过大量的外国诗人、作家的作品,涉猎的范围从近代的莎士比亚,到同时代的叶芝、T.S.艾略特、庞德、乔伊斯、卡瓦菲斯、麦尔维尔、朱娜•巴恩斯(Djuna Barnes)、利奥尼•亚当斯(Leonie Adams)、奥斯卡• 米沃什(O.V. de Lubicz Milosz,1877-1939)、狄金森、马拉加尔•戈里纳(Joan Maragall i Gorina)、霍普金斯(Gerard Manley Hopkins)、纪廉等,翻译的作品谱系非常广博,如果我们考虑到蒙塔莱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大诗人,那么,上述翻译在其创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之举足轻重也就不难理解了。

    以上只是就翻译来谈翻译,而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诗人的创作也同样是一种翻译活动,它是心灵丈量自我和世界时展现出的广度和深度,而语言则是这一丈量的显化,因此,它既不受制于欲望,也不臣服于任何外在的力量。正是在此意义上,帕索里尼的诗歌和作品就是他以自我为切片翻译人性,以弗留利方言翻译意大利西北部处于现代社会边缘的农民的世界,以罗马方言翻译罗马的城市流氓无产者的世界,以神话、寓言和激烈的批判翻译迄今为止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普遍困境的集中展现。

    最后,我愿意将获得奖项这一喜悦分享给我的家人,虽然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个喜悦都灌满了灰色的铅水,尤其是我的妻子庄倩、我的两个可爱的女儿:小朴和小愚,以及在翻译过程中给予帮助、鼓励和反馈,同样,也包括喜爱帕索里尼作品的朋友们。当然,最不能遗忘的,还是帕索里尼本人,随着《回声之巢》的出版,随着这个奖项的授予,意味着生前和死后都同样饱受磨难的帕索里尼在中文世界有了一个寓居的场所,不,更准确地说,是他的幽灵将从此多了一片可以只有游荡的广袤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人们久已活得忘我而麻木,期待他独立不羁的情感,深邃的洞察力,不息的批判精神,还有他的悲悯,籍着译本的出版,同样能在中文世界安家落户。


特别奖获得者陈宁授奖辞:

image

 


已故陈宁先生以受命者的执著、专注与热情长期投入里尔克的译介工作,以一人之力完成了里尔克全部德语诗的翻译,首次在汉语中整体呈现了这位伟大的德语诗人丰富深邃的诗歌世界。这一成果是几代中国诗人和译家接力翻译里尔克的一个里程碑,堪称一桩宏伟的精神事业,也是诗的无尽的精神旅行的一个当代见证,汉语在其中作为驿站接待了一个伟大的诗歌精神,同时也收获了这一诗歌精神的慷慨赠礼。陈宁先生的卓越工作丰富和充盈了汉语的精神性和诗意表现力,充分证明现代汉语作为诗歌语言的巨大潜力和可能。其遽然离世使得这一工作和诗人的命运一样充满悲剧性的警示。为纪念陈宁先生逝世十周年,致敬他在里尔克诗作翻译中超功利的持续努力和取得的卓然成就,特授予陈宁先生2021-2022年度南方诗歌奖特别奖。

 

附二  各奖项入围名单

 

诗人奖入围

 

 

imageimageimageimageimage

 

 

1.哑石《日落之前》  (北岳文艺出版社,2022年1月

2.朱朱《我身上的海》(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5月)

3.伽蓝《磨镜记》(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年11月)

4.王璞《序章和杂咏》(《新诗》丛刊,2021年5月)

5.刘立杆《尘埃博物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8月)

 

 青年诗人奖入围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1. 方少聪《哈孜的记事册》(飞象界编辑部,2021年1月

2. 彭杰《群峰的试探》(Υ出版,2021年9月)

3王辰龙《埋花窖》(Υ出版,2022年10月)

4.张慧君《家园》(Υ出版,2022年3月)

5.傅曼殊《困中录》(飞象界编辑部,2022年11月

 

批评奖入围

  image imageimageimage image

 

1.一行《诗艺四论》(2022年8月自印)

2.李心释《当代诗歌语言问题探赜》(科学出版社,2021年3月)

3.翟月琴《以戏入诗—当代汉语新诗的戏剧情境研究(商务印书馆,2022年6月)

4.王雪松《节奏与中国现代诗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10月)

5.马春光《时间困境与诗的超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5月)

 

翻译奖入围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1.郑体武译《赫列勃尼科夫诗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2年7月)

2.连晗生译《帕特森》(威廉斯)(中信出版社,2022年5月)

3.刘国鹏译《回声之巢:帕索里尼诗选》(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8月)

4.少况译《凸面镜中的自画像:阿什贝利诗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11月)

5.程佳译《海豚》(罗伯特洛威尔)(广西人民出版社,2022年2月)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纯贵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