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商震:也无风雨也无晴

 

也无风雨也无晴

 

◎商震

 

  编完这期稿子,突然有些亢奋。这和我以往的编辑经历相悖。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每编定一期稿子,心里顿时就会安静下来,是大海无视海面之上有几级风的安静。可是,今天,我亢奋了,内心有些虎虎生风,或者扶摇直上九万里。

 

  这是《当代·诗歌》的试刊号,姑且算作是《当代·诗歌》的第一期。

 

  《当代》杂志创刊于1979年,创刊于中国文学风起云涌的年代。《当代》杂志从创刊伊始,就一直站在当代文学的最前沿,为当代文学的发展、繁荣贡献了不可低估的力量。

 

  《当代》杂志一直处在当代文学的荣耀殿堂,一直拥有着众多荣誉和拥趸。

 

  《当代·诗歌》是《当代》杂志的诗歌版本,当然也享受着《当代》杂志光环的照耀。同时,《当代·诗歌》也一定会使《当代》杂志的光环更加丰富,更加耀眼。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伟大的,换句话说,是激发诗人创作的伟大时代。现实生活像万花筒一样异彩纷呈,让诗人们目不暇接。目不暇接不是眼花缭乱。新事物的不断涌现,也不断刺激着诗人们的敏感神经,刺激着诗人们的创作欲望。只要是一位脚踏实地的诗人、勇于探寻生活本质的诗人、敢于拓展诗歌美学边界的诗人,在此时代,都大有可为。

 

  《当代·诗歌》就是在这样的伟大时代中诞生,《当代·诗歌》也必将回报这个时代的伟大。

 

  历史的经验证明,凡是诗歌兴盛的时期,都是社会文明大踏步前进的时期。仅以我们国家的历史为例:《诗经》诞生于东方哲学成熟的重要时期——春秋;《汉乐府》诞生于汉文化与多种宗教文化交融的东汉;《古诗十九首》诞生于各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结合的南北朝时期;等等。因为有过几次诗歌兴盛的高潮,到了唐代(“安史之乱”前)才让我国的诗歌走向了世界的顶峰,而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前,也是世界范围内文明程度最高、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古人说: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这个“文”,基本上指的是诗人。

 

  近些年,一些媒体不断地向当下的诗坛发问,质疑诗歌生态的紊乱,质疑诗歌作品的美学取向,甚至质疑当下诗歌的前途。尽管,这些质疑值得尊重,但是,也大可不必杞人忧天,更不必恐慌。某本刊物的好诗不多,不等于天下好诗不多;某个诗人写不出好诗,不等于其他诗人写不出好诗。

 

  诗,是创造,离开了创造,靠拼接、抄袭、转借、化用等等手段来沽名钓誉者,就不是诗人。但是,这些假诗、伪诗并不是我们《当代·诗歌》的难题,制作再精良的假花,也欺骗不了蜜蜂。

 

  好诗永远在,好诗人永远在。

 

  《当代·诗歌》就是要把有创造力的好诗人请出来,把独立创作的好诗歌呈现出来。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我们不喜欢言之无物、有形式无精神的“文胜质”类的诗歌;我们要努力展示反映现实生活并且叙事与抒情平衡的诗歌。

 

  诗歌的核心是诗,诗的核心是真实,真实的核心是诗人鲜活的心跳。无论用什么语言方式、表达方式、结构方式,只要使用真心、真情,能有效传达并具有艺术感染力,都是好诗,《当代·诗歌》都欢迎。

 

  一本专业的诗歌刊物,就是一桌全球宴,备有东南西北各大菜系,且苦辣酸甜咸俱全,读者可以逐一品尝,也可以各取所需。

 

  《当代·诗歌》是幸运的,生逢其时;《当代·诗歌》是自信的,必将获得广大诗人和读者朋友的喜爱。

 

  我们在对自己说:《当代·诗歌》的时间开始了!我们也要对诗人和读者朋友们说:《当代·诗歌》的时间开始了。

 

  又想起苏东坡先生的两句词:“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023630日于三余堂

 

  ※(本文为《当代·诗歌》试刊号第一期卷首语)

 4

5

来源:当代诗歌

作者:商震

https://mp.weixin.qq.com/s/70NyIejQFpX-6hYfSMCmCQ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作家网新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