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玉树临风》风波访谈纪

最近,一个叫“妙龄村姑”的文学平台,连发抨击中国作协白庚胜副主席在《民族文学》杂志上发表的诗作《玉树临风》,引发一定社会关注。为正视听,还原真相,本网继昨日转发DeePSeeK专门评论之后,今日又登门拜访白庚胜先生作有关专访。现将有关内容登载于下:

 

记   者:白先生,近日有一个叫“妙龄村姑”的网络平台连登两文,抨击您及其诗作《玉树临风》。您注意到了吗?

白庚胜:不可能不注意到,因为我是局中人。


记   者:对此,您是怎么看待的?

白庚胜:网络时代,有正、反面的网络关注都很正常。文艺也需要网上欣赏,网上批评,网上监督。只要不是恶意炒作、作超文本的人身攻击与造谣,甚至转而煽动公众对文学、现实、社会及政府不满的批评,都要尊重、包容。我也不能另外。


记   者:这首《玉树临风》发表两年多来,受到过其他批评吗?

白庚胜:还没发现。只知道玉树当地、刊载过它的网站、报刊,有关国际传媒《北欧时报》都予以好评。对于我,作品发表后就把它交给了社会,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记   者:您这首诗的完成过程怎样?

白庚胜: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初考察玉树地震灾区重建情况,并发表重要讲话后,《民族文学》杂志迅速与青海作协玉树州委宣传部和玉树州文联联合组团,开展有关考察活动,力求用文学的形式讲述好“中国故事·青海玉树篇”。由于中国作协在职领导无一人可抽出时间带队,《民族文学》杂志就请我填空带队前往。此行对每个团员的要求是:在活动结束后提交两件以上相关作品,以供该杂志择机设专栏发表。作为其中一员,对我也提出供稿希望。


记   者:您带队的主要职责都是些什么?

白庚胜:按惯例,与省市有关部门对接,确保活动的安全、纪律、政治方向,以及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其具体工作全部由主办、协办单位做。作为一名团员,我参加了内中的一切活动,我完全被那里的环境、风物、习俗所迷倒,更为玉树各族人民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地、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援下很快从废墟中站起,创造了人类救灾重建史上的伟大奇迹感动不已,进一步确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建设是我们的不二法宝,抓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当地发展的重中之重。由于我们纳西族作为古羌人之一支,曾长期游牧在甘青一带,与当地藏文化有很紧密的联系,有说不尽的亲近感和感动,从而于回京后在《民族文学》的一再催促下,我写成《玉树临风》《我愿是头玉树草原上的牦牛》(外一首)交稿完成任务。


记   者:对这些作品,您自己的评价如何?

白庚胜:缘情而发、缘事而作而已。更何况,这是为完成任务而作的“急就篇”。我不是诗界大家,仅是一个习作者。其成败最终应交由社会评判,“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但这些诗是生活现场得来的真情实感,是被感动后创作的作品,坦诚、纯粹、谦诚、礼敬是基本的追求,决不矫揉造作,决不出于争流量、博眼球、骗稿费!至于其艺术质量,“得失寸心知”,自认为还须进一步提高修炼,因为我们是诗国,多高人韵士,切不可“轻薄为文哂未休”,但又不是诗不可即,一出必精品。


记   者:您的一生好像主要从学及管理?

白庚胜:是的。我有20多年在中国社科院“从”文学文化之“学”,11年在海外留学的经历,回国后被中央奉调至中国文联系统、云南省政府主要主持民族文学、民俗文化,以及非遗保护、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从不在有关诗歌的刊物、机构、团体任职。至今已出版的文集50卷,主编的类书丛书,有40余种近万卷册,还整理出版了巨量的民间文学专集,在7年前退居二线后才开始写一些诗文,自然也就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常常哀叹于古人所言的“诗有别才,非关理也;诗有别趣,非关学也”。从头细揣算,创作类文学作品只出了十余本诗集、散文集、纪实文学及传纪文学集,从来不敢请人写评论,从来不搞发布会与鉴赏会、研讨会,“破帽遮颜过闹市”,枉戴了两顶文学博士、一顶文学博士后的帽子,辜负了上级调我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长,曾培养我任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副所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长。


记   者:您怎么看《玉树临风》的成败?

白庚胜:在我整体考察玉树的自然、文化、人物、精神之后,深感此方乃是中华文明圣地、中华生态天堂,不容亵渎、玷污,只能按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礼敬它、丰富它、赞美它,更好地保护建设它,从而激起自己以玉树地名起兴,作谐音释字式的形象采撷、意象提取、意境构建、情感注入、意义赋予的冲动而为玉树造像,突出它在我国地理、生态、民族、文明中的独特风采及价值意义,尽可能使自然美与人文美、传统美与当代美、地域性与世界性、人类性与民族性在作品中有机贯通、相得益彰,以彰显其“天人合一”的无限魅力,唤起尊重、守护、传承、建设好它的无限责任。

要写好玉树的大美很不容易,要读懂它、理解它更不简单,必须有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的底蕴及家国情怀,审美才情,而不是闯越玄怪,激扬键盘,随心所欲。总之,我仍缺欠多多。

关于这篇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成败,近日已见DeepSeeK作过公允的、长篇的评价,勿庸我再作赘述。


记   者:您怎么看待近日的《玉树临风》风波?

白庚胜:“妙龄村姑”的叙述,它的“雄文”已被点击10万余次,其“影响力”空前。诗无定式,也无定谳,也是一家之言嘛!比之个人及其作品,我更在意的是中国作协、中国文学事业、《民族文学》的声誉因此受到了连带伤害,让我痛心不已。除了痛定思痛、今后更谨文慎诗,不断提高党性修养、思想水平、创作能力之外,我也会对其文中一些与具体诗文无关、无事实根据的“乌龙”加以澄清,并对极个别恶意中伤者诉诸有关部门作维权,不放任负面力量躲在屏幕后干扰当前的與论环境与文学秩序,维护正常的文学批评。这是我的权力!我曾经是作协维权工作的倡导者与主持人,也应让这一实践从自己做起。


记   者:衷心感谢白先生接受这次采访。

白庚胜:谢谢你们的关注。


        本文转载自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官网,地址http://www.jishiwenxue.com/newss_x.php?id=484&pid=14&ppid=3,转载时已获得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