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学会双扶工委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诗词书法特辑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作品选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纪念抗战胜利、缅怀抗战英烈、弘扬抗战精神、实现民族复兴,根据中华诗词学会的相关文件要求,中华诗词学会诗书人才扶持工作委员会(简称“双扶工委”)特发布诗词书法特辑。旨在引导广大诗书人才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传承红色基因,做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特邀作品
◼吕凤鼎
1946年生于安徽省凤台县。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外办原副主任,前驻尼日利亚、瑞典大使。中华诗词学会诗书人才扶持工作委员会名誉顾问。
鹧鸪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八十年前九月三,赏心鼓乐闹翻天。乞降寇盗终垂首,得胜河山尽笑颜。
時易逝,梦须圆,振兴大任莫辞肩。而今虎去狼犹在,须防卢沟火复燃!
◼王丹
1963年生于锦州,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篆刻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辽宁省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碣石印社社长,中华诗词学会诗书人才扶持工作委员会名誉顾问。
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已散硝烟八十年,犹闻义勇震云天。
旌旗早染英雄色,还我河山铁石坚!
◼苏海强
资深媒体人,独立文化学者,深圳报业集团书画院院长,中华诗词学会诗书人才扶持工作委员会顾问。
诣腾冲烈士陵园娃娃兵墓见有人祭以糖果
卢沟烽火起苍黄,晓月清光对刃霜。
家国恨深催壮士,雨风声疾醒儿郎。
慈亲长堕江河泪,稚子怜堆血肉墙。
我到坟前迟一酹,为君三拜奉饧糖。
◼江岚
听雨楼主,中国人民大学古代文论专业硕士,在《诗刊》、《中华辞赋》从事诗词编辑工作,书法系自学,不成规矩。
缅怀赵一曼烈士
有儿不忍死,为国耻偷生。
百字遗书在,千秋慈母情。
◼吴震启
中华诗词学会诗书人才扶持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吴震启艺术专项基金管委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诗刊》子曰诗社顾问。原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文联机关党委常委,中国书协党总支书记、办公室主任、展览部主任、楷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五、六届理事等。
抗战三章
其一
天边晓月幽,衅起自卢沟①。
寇骑蹄声骤,城垣弹雨稠。
军民同赴难,血火共焚仇。
浩气冲霄汉,危亡系此秋。
其二
神州赴国殇,众志济危亡。
旷野埋忠骨,寒林砺铁肠。
千村传画角②,万巷筑金汤。
寸土皆凝血,红旗映日扬。
其三
凯奏欢声沸,山河渐焕新。
疮痍凭手葺,正义待何伸?
聚力圆邦梦,扬帆破雾尘。
今朝风正好,国运喜逢春。
注:
1、衅起:“衅” 指争端、祸端,挑衅。
2、画角:古代军中乐器,绘有彩纹,代指号角。
◼陈曰德
别署观斋。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研究量子场论与粒子物理,现为福建理工大学研究员。自幼研习书法、篆刻、诗词,现为诗词学会诗书人才扶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展览,诗词作品发表于《诗刊》等专业杂志。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百战硝烟十四秋,山河血史在心头。
金戈铁马中流处,浩气长存荡九州。
◼张紫薇
斋号纳云堂,工科博士后。先后受业于梁学爱、阎梓昭、姜秀真、吴震启诸师。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会员。著有个人诗集《纳云堂诗稿》,获《诗刊》社2023年度陈子昂诗歌奖青年诗词奖。
金错刀·成本华①
战火烈,炮烟飞,冲锋歼敌护城危。酷刑岂折铮铮骨,寒镣焉低凛凛眉。
双臂抱,寸心归,从容一笑山河悲。春风解此年年驻,为祭英灵万里晖。
注:
1、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入安徽省和县,和县人民奋起抵抗,成本华指挥战斗,最终被日本侵略军俘获,她被捕后历经酷刑,被处决前面露微笑,被称为“最美抗日女兵”,牺牲时年仅24岁。
参展作品
(按照姓氏笔划排序)
◼王昱涵
2011年9月生,斋号玉壶轩,首师大附中七年级学生,双扶学员,学习书法7年,学习诗词1.5年。曾在“声动人心·世界读书日”活动中朗诵原创诗词,诗词曾发表于《中华辞赋》。
秋风清·抗日
烽烟生,烽火明。冷水献年少①,狼牙埋烈英②。燎原星火民心振,赤旗漫卷传忠情。
注:
1、指八女投江,东北抗联八女战士弹尽援绝,挽臂投江殉国,宁死不屈。
2、指狼牙山五壮士,八路军五战士诱敌至崖,弹尽跳崖。
◼孔昤珩
斋号清石山馆,生于2012年11月。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六年级学生,双扶学员,学习诗词书法2.5年,曾在“声动人心·世界读书日”活动中朗诵原创诗词,诗词曾发表于《中华辞赋》。
西安事变
江山半壁国门破,千里烽烟裹黑沙。
刀影三分明古邑,忠心二颗震天涯①。
暂抛内乱同临敌,还顾外仇共护家。
终见旌旗卷秋色,血铭穹幕作红霞。
注:
1、“忠心二颗”指张学良、杨虎城二人。
◼刘孜恬
2012年12月生,斋号胜春斋。北京市通州区第四中学一年级学生,双扶学员,学习诗词书法1.5年。
甘州曲·淞沪血战
攥枪贞毅守苍山。联手战,火炎翻。破倭寇梦尽腾欢。碧血暖清泉。怀八百①,气魄震云天。
注:
1、淞沪会战四行仓库保卫战中,谢晋元等“八百壮士”与日本侵略者在此进行了长达四昼夜的激烈攻防战。
◼刘禹希
2012年7月生,斋号逢诗堂,北大附石7年级学生,双扶学员。学习书法四年,诗词半年。曾获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比赛全国一等奖,“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全国三等奖、北京市一等奖,“兰亭杯”北京市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二等奖。诗词作品曾发表于《中华辞赋》。
观《南京照相馆》有感
乱世浮萍女,初迷蝶梦轻①。
附倭求苟活,忍泪伪承平。
血溅亲和照②,心焚叛贼名③。
一朝醒国恨,胶片揭屠城④。
注:
1、 蝶梦:演员胡蝶是电影中林毓秀的偶像。
2 、亲和照:指日军让老百姓装成亲和的样子拍成的照片。
3 、叛贼名:林毓秀的情夫当了日军的翻译官,因此林毓秀被世人认定为叛徒。
4、 揭屠城:在电影的最后,林毓秀最终将照片带出了南京城,照片成为了揭露南京大屠杀的铁证。
◼孙娜
1993年生于宿州萧县,斋号吟竹斋,现为高中数学老师。双扶学员,学习诗词书法1.5年,诗词作品曾发表于《中华辞赋》。
咏赵一曼
朱颜怀壮志,热血守东疆。
两狱纵豪气,三秋寄侠肠①。
时危书尺素②,誓死保封章。
磊磊英雄骨,斑斑青史墙。
注:
1、赵一曼在东北地区抗日斗争过程中,两次被捕,经历了长达9个月的折磨。
2、赵一曼在就义前给儿子写了一封家书,信的结尾铿锵有力:“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是遗愿,也是对儿子继承爱国精神的期许。
◼何卫林
斋号悯粟庐,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双扶学员,学习书法、诗词一年两个月。曾在《中华辞赋》杂志发表诗词作品。
南京照相馆
菲林方寸短,影记岁幽幽。
卅万冤魂散,千张铁证留①。
此生情永恸,几代泪长流。
日转山河焕,国强家不忧。
注:
1、电影《南京照相馆》男主人公的原型罗瑾在为日军军官冲洗胶卷时,冒着生命危险加洗了30多张日军拍摄的屠杀、侮辱和抢劫中国平民的暴行照片,之后他从中选出 16 张,装订成一本小相册。诗中之所以说千张,是因为当时除了罗瑾,国际友人约翰・马吉等摄影师冒着生命危险用照相机秘密拍摄下大量日军屠杀暴行影像。
◼沙默
2005年9月生,首都师范大学一年级学生,双扶学员,学习书法两年,学习诗词三年。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卢沟月照血沙浆,残垒断旌诉此殇。
忠骨有魂凝作玉,云开金阙焕丹阳。
◼张苏月
1996年9月生,斋号千澄庐,硕士,双扶学员,学习诗词书法3年。诗词曾发表于《中华辞赋》。
破阵子·百团大战
暑夜银龙蛰伏①,刀尖静待奇攻。只听信号弹炸响,怒吼声声震远空,红旗万丈雄。
绝壁征衣浸血,平原雷鼓冲锋。将帅连宵躬战斗,儿女终身尽国忠,军民四海同。
注:
1、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冒雨通过山谷河流,避开日军外围据点,直接埋伏到正太路两侧,当晚向正太路全线突然发起攻击,奇袭成功。
◼张秋雨
斋号来月斋,毕业于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双扶学员,学习诗词书法1.5年,曾在《中华辞赋》发表诗词。
夜骑经四行仓库
灯明笑语扬,行至月凝霜。
血铸雄关固,旗挥盛世长。
◼陈弈嘉
2017年7月生,海淀中关村三小二年级学生,双扶学员,学习诗词书法三个月。
和平万岁
◼邵涵玉
2007年生,斋号听松别馆。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安徽省书法家协会联合培养的书法专业学生,双扶学员,学习诗词书法1.5年。曾在《中华辞赋》杂志发表诗词作品。
咏杨靖宇将军
林海雪寒没膝深,寒松铁骨立嶙峋。
劲风难折凌云志,戍火连天十四春①。
注:
1、十四春指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开始到最后取得胜利经历了14年的时间。
◼昌子琦
2016年12月生,斋号致远斋,景风小学二年级学生,双扶学员,金帆舞蹈团成员,学习诗词书法一个月。
山河载史
◼易简
易简轩主,1990年出生,双扶学员,学习书法诗词8个月。曾于《中华辞赋》发表诗词。
冬夜行军
破袄裹霜骨,翻山踏雪蹄。
融冰披赤胆,烈焰举旌霓。
◼郑迪
2001年12月生,中共党员。上海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习竹笛17年,双扶学员,学习书法诗词4个月。任中华诗词学会诗书人才扶持工作委员会编辑部副主编。曾参加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获上海音乐学院最高荣誉“萧友梅校长奖”。
拉贝日记
慧眸擎炬护危城,廿万遗黎得再生①。
血浸千行凝铁证②,秦淮永夜映君名。
注:
1、约翰·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与其他国际友人共同拯救了约25万中国人的生命。
2、约翰·拉贝撰写的《拉贝日记》详细记载了南京大屠杀中日军的暴行和安全区的救援工作,成为东京审判的关键证据。
◼孟令铎
2015年9月生,斋号鹏九阁。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双桥校区三年级学生,双扶学员,学习书法、诗词一年八个月。曾参加“声动人心·世界读书日”朗诵活动,并在《中华辞赋》杂志发表诗词作品。
勿忘南京大屠杀
火光焚野难城边,冰裂尸横泪向天。
英烈丹心倾岱岳,我承赤胆卫和平。
◼韩春芳
斋号映荷斋,双扶学员,学习书法诗词一年五个月,曾在《中华辞赋》杂志发表诗词作品。
台儿庄大捷
烽烟蔽日阵云危,碧血凝川铸铁碑。
忠骨千秋藏剑气,英魂永夜化星垂。
作品赏析
今朝风正好,笔墨正逢春
谭亦箫
八十年风雨兼程,山河早已换了人间,而那段烽火岁月的记忆,仍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双扶工委组织的此次专题,以诗词为魂、书法为骨,在笔墨流转间搭建起穿越时空的精神长廊——既是对“不忘历史”的庄严承诺,亦是借文艺传承筑牢文化根脉,让我们在笔墨相亲中,将爱国情怀与民族风骨代代相传。
这场跨越代际的文化盛宴,恰如一幅流动的丹青长卷。吕凤鼎、吴震启、王丹、苏海强、江岚先生这样的诗书名家挥毫如椽,笔锋里藏着岁月沉淀的厚重;陈曰德、张紫薇这样的中青年才俊以墨为舟,在传统与创新间开辟新境。更有稚童陈弈嘉、昌子琦、孟令铎、刘孜恬、孔昤珩以嫩笔书丹心,少年王昱涵、刘禹希以行书诉赤诚,青年沙默、邵涵玉以才情续文脉;郑迪的心音似笛、如泣如诉,与何卫林、韩春芳、易简、张秋雨、孙娜、张苏月这样的上班族笔墨相映成趣。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身影在宣纸前交汇,让诗词书法不再是案头清供,而成了全民共赴的精神之约。
诗词里,是可触可感的历史温度。吕凤鼎《鹧鸪天》以“须防卢沟火复燃”警钟长鸣;王丹“旌旗早染英雄色”如金石掷地;吴震启《抗战三章》以“衅起自卢沟”、“血火共焚仇”等句再现血火岁月;何卫林《南京照相馆》以“卅万冤魂散,千张铁证留”将镜头对准历史伤痕;韩春芳“碧血凝川铸铁碑”刻出台儿庄的壮烈丰碑;孙娜咏赵一曼“两狱纵豪气,三秋寄侠肠”重塑巾帼英姿;易简《冬夜行军》用“融冰披赤胆”勾勒行军艰险;邵涵玉赞杨靖宇“劲风难折凌云志”,林海雪原中挺立民族脊梁;郑迪《拉贝日记》以“慧眸擎炬护危城”聚焦人道主义光辉;孟令铎“英烈丹心倾岱岳”承续卫国之志;而陈弈嘉稚笔所书“和平万岁”,则以最纯真的四字,寄托对安宁的深切祈愿。
书法中,是情感具象的艺术表达。苏海强隶书凝重,“慈亲长堕江河泪”句,波磔间似含血泪沧桑;江岚行楷清刚,《缅怀赵一曼烈士》“有儿不忍死”笔致敛抑而情深;陈曰德篆书古拙,承载“金戈铁马中流处”的厚重历史;张紫薇行书流美,写成本华“从容一笑山河悲”,笔势如刃锋暗藏;张秋雨“血铸雄关固”以紧结结体写历史之固;张苏月“红旗万丈雄”颜体楷书雄健;沙默隶书凝重,“忠骨有魂凝作玉”劲键有力;王昱涵行书“燎原星火民心振”笔意初显峥嵘;刘禹希“胶片揭屠城”提按顿挫皆具张力;孔昤珩“忠心二颗震天涯”以颜体之正,彰义士之诚;刘孜恬“碧血暖清泉”点画含悲慨;昌子琦所书“山河载史”稚拙而气象宏阔。笔墨浓淡间,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精神的接力——在创作中读懂家国大义,让正确的三观在墨香中悄然扎根。
诗与书的相遇,是传统与精神的共鸣。当不同代际的手共同握住毛笔,当稚嫩与苍劲的笔迹在于宣纸上相映,我们便在笔墨相亲中,让抗战精神有了新的注脚,让文化自信有了鲜活的模样。这或许正是纪念的深意:以诗墨为媒,让历史的光芒照亮前路,让民族的风骨永远传承不息。
END
文字编辑:吟竹客 龙城人
图片编辑:韩春芳
排版:吟竹客
校对:易简 邵涵玉
赏析:谭亦箫
审定:龙城人
来源:双扶工委 诗书人才扶持
https://mp.weixin.qq.com/s/ap3ya8yrBjonGvi7s652Zg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