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网

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深耕乡土沃野 描绘时代画卷

1

图片2_new


深耕乡土沃野 描绘时代画卷

——永州农民作家“三剑客”作品研讨会侧记

 

金秋十月,硕果满枝。2025年10月22日,永州农民作家“三剑客”作品研讨会在洋溢着丰收气息的开心农场启幕。研讨会由永州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吴茂盛主持,胡海林、王一武、魏冬林三位农民作家坦诚分享创作历程与困惑,与会作家结合阅读体验与创作实践深入研讨,为乡土文学创作精准“把脉支招”。

吴茂盛在开场中明确,农民作家“三剑客”是永州文学的“金字名片”。他透露,市作协后续将重点倾斜资源,以“中国农民作家小镇——伊塘镇”建设为重要抓手,全力推动三人作品突破地域限制,从湖南走向全国,让乡土文学的独特魅力被更多人看见。

会上,“三剑客”依次袒露创作心迹。胡海林由衷感谢市作协搭建交流平台,直言吴茂盛主席、王敦权书记、魏佳敏秘书长的点评既肯定成绩也点出不足,让自己受益匪浅,未来将针对短板加强阅读与思考,以更优质的作品回馈这份支持;王一武回顾四十余年诗歌创作路,他始终以乡土诗为核心,作品已登陆《诗刊》《中华辞赋》《星星诗刊》等权威平台,还出版了诗集《永州诗歌地图》,如今正尝试突破题材瓶颈,探索多元创作方向;魏冬林则抛出深刻思考——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热后,武侠、琼瑶剧、网络类型小说轮番登场,如今AI又带来新的叙事冲击,“招式用尽”的当下,“灵魂叙事”才是未被开垦的文学宝藏,他的写作正从“讲故事”转向人物内心描摹,力求让故事承载更多精神重量。

与会嘉宾从专业维度展开点评,既肯定亮点,也指明提升方向。市作协党支部书记、副主席王敦权表示,自2024年市作协农民作家分会成立,“三剑客”通过作品与评介迅速走进公众视野,影响力持续攀升。三人分别以小说、诗歌、散文(兼小说)为专长,构成完整的乡土文学创作矩阵,作品乡土气息浓郁、生活根基扎实,但在叙事结构、语言精度与思想深度上仍有提升空间,需沉心打磨方能突破。

市作协副主席、秘书长魏佳敏为农民作家提出三点核心建议:一是扎根大地,回归“文学就是人学”的初心,从人物出发拓展地域叙事边界;二是聚焦现实,坚信“生活永远比故事更精彩”,从生活肌理中挖掘细节,书写能跨越时代的真故事;三是修炼自我,以观察、阅读、思考与练笔夯实基础,写出“字字看来皆是血”的有温度文字。

道县政协副主席陈林静则强调,乡村是创作素材的“富矿”,基层写作者需敏锐捕捉乡村嬗变,以全新视角与手法,艺术呈现乡村的乡愁乡情、美好与阵痛,绘就新时代的“乡村清明上河图”。

市作协副秘书长易小兵建议“三剑客”优势互补:融合胡海林的故事张力、魏冬林的文笔与思辨力、王一武的抒情特质,碰撞更多创作火花。

冷水滩区作协代表也分享了见解,主席孙存准认为,“三剑客”数十年坚守乡土文学的精神难能可贵,而乡村始终是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陈忠实扎根黄土高坡创作《白鹿原》的案例,正是乡土文学的成功典范,当下乡村振兴战略更让创作素材愈发丰厚。副主席、秘书长胡小卫则精准点评三人风格:胡海林的小说人物鲜活、情节曲折,堪称“新时代《山乡巨变》”;王一武以小诗书写老裁缝、养路工等平凡人,尽显“中国精神顶梁柱”的力量;魏冬林的散文兼具余秋雨式的文化厚重与乡土实感,小说通透灵动,文字秀美且有穿透力。

这场研讨会既是对永州农民作家“三剑客”创作成果的总结,更成为推动乡土文学突破创新、迈向更广阔舞台的有力起点。(潇滨/文)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