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贞诗集《仓库乐园》出版
被誉为一部“青春与异乡的梦中梦”
近日,北京85后诗人、摄影师李美贞的最新诗集《仓库乐园》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海峡书局正式出版。被誉为一部“青春与异乡的梦中梦”,在读者中引起关注,成为探讨当代青年精神轨迹与诗意栖居的又一优秀文本。

《仓库乐园》,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海峡书局 2025年9月出版,定价:58元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诗人、作家马晓康主编的“百年新诗百部典藏”丛书之一,《仓库乐园》全书分为“等待日出”、“守护”与“梦中梦”三辑,共收录李美贞近作129首。这部诗集是诗人青春、故乡与异乡生命历程的艺术呈现。
据了解,“百年新诗百部典藏”系列包括《胡适诗选》《冯至诗选》《朱湘诗选》《刘半农诗选》《徐志摩诗选》《戴望舒诗选》《朱自清诗选》等经典作品,突出了不同年龄段诗人的作品,紧扣文本的“经典性、艺术性、代表性”,体现着包容、多元和尊重历史、着眼未来的视域。著名出版人、诗人、评论家马启代强调:“百年新诗百部典藏承载着汉语诗学的精神脉络,以‘百部’为体量、以‘典藏’为追求,既是对百年新诗创作成果的系统梳理与集中呈现,也试图为当代及后世读者留存优秀诗歌文本。”
从《仓库乐园》《等待日出》,再到《梦中梦》,李美贞以其独特的蒙太奇式的诗歌语言,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自如穿梭,为读者构建了一座青春、故乡与异乡的“仓库乐园”。这座乐园既是物理空间的隐喻,更是精神世界的投射。
诗集中的作品,如诗人生命的寓言,从不同角度切入生命的内核。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船上的孩子》、《少年之死》、《父亲追随而来》与《梦中梦》这些作品构成了内在的序列,它们共同谱写出一曲关于故乡、成长与生命逝去的深沉挽歌。
《船上的孩子》则写出了宿命中的“爱与自由”,这首诗勾勒出一个独特的童年王国。“我们那儿/有人把孩子栓在船头”,开篇看似残酷的描绘,却被“孩子们并不痛苦/童年的欢乐/在河水中晃荡”所消解。这种被束缚的自由,构成了他们独特的成长印记,使他们上岸后“像鸭子/走路摇摆”,成为被岸上世界识别的“异类”标签。然而,诗的结尾发生了深刻的认同逆转:“我看到其中一个孩子/纵身跳入河水/推动一条木船/像一个水手”。这个纵身一跃,并非逃离,而是回归与掌控,是拥抱自身宿命后获得的真正力量。诗人作为叙述者“我也踏上了/他的木船”,则象征着对那种独特生命轨迹的理解、尊重乃至融入。这其中蕴含着复杂的爱与自由:爱是理解与认同,自由则是在认清生命根源后,对自己命运的主动承担。
《少年之死》这首诗写出了群体无意识下的“残酷的生命”,然而那条孕育了欢乐与身份的河流,也潜藏着残酷的生命真相。《少年之死》以冷静克制的笔调,叙述了一个少年溺亡的悲剧。诗的力量不在于描绘死亡本身,而在于揭示死亡的被遮蔽性——“他一定呼喊过/但我们都没有听到/我们在玩耍/欢叫声大过了他的呼救”。群体的欢乐淹没了个体的呼救,日常的嬉戏背景成了悲剧的幕布。这种“无人看见”的死亡,凸显了生命消逝的偶然性与孤独感,成为叙述者心中无法磨灭的创伤记忆,深刻揭示了在青春成长的过程中,所目睹和承受的、无法挽回的失去之痛。
《父亲追随而来》写出了时空无法阻隔的“亲情”,如果说前两首诗是关于故乡的集体记忆与创伤,那么《父亲追随而来》则是对亲情最深沉、最绵长的个人化书写。诗人选取了离乡回京时,父亲骑自行车追赶汽车的经典场景。“自行车高大/父亲显得有些吃力”,这一细节充满了笨拙而真挚的力量。父亲的挥手与呼喊,在阳光的晃动和距离的拉远中变得模糊不清,成为一幅定格的、令人心碎的离别图景。而最动人的笔触在于时间的延展:“十年过去了/有一次梦中/父亲骑着自行车/还在向我呼喊”。物理的告别在时间与梦境中获得了永恒,父亲的追随与呼喊超越了现实,成为一种永不停止的爱与亲情的象征。这既是温暖的慰藉,也透露出异乡游子对故乡与亲人无法真正告别的怅惘。
《梦中梦》这首诗是穿越生死的诗意慰藉,正是这种无法告别的怅惘与失去的创伤,使得《梦中梦》的出现,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诗学上的解决与升华。在这首诗里,那个在《少年之死》中逝去的少年,或在其他诗作中永诀的亲人,“突然出现/嬉笑着安慰我”。逝者以无比真实的状态归来,并俏皮地揭晓谜底:“‘嘘不要难过/你看到的/都是假的/是我骗大家的/小把戏/我还活着呢’”。
这一场景是李美贞“梦中梦”诗歌美学的核心体现,它并非简单的逃避主义,而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情感处理机制。诗人“半信半疑”,甚至“用手指狠狠地/掐一下自己”来验证这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这个动作,是所有经历过深切悲痛之人最真实的反应——我们多么渴望那些失去只是一场噩梦。最终,“破涕为笑”的结局,是诗歌赋予叙述者(也是读者)的一次短暂而深刻的赦免。它让残酷的生命事实在诗意的维度上被悬置、被改写,让生者与逝者在“梦”中重逢,让未及说出的爱和未能化解的悲伤,在这个层层嵌套的“梦中梦”里,得到了一次彻底的释放与安抚。这是诗歌超越现实的力量,是艺术对生命缺憾最温柔的补偿。
李美贞,这位现生活于北京的85后诗人,拥有着多元的艺术身份。她不仅是诗人,还是摄影师;她曾担任新华社编导,现在是北京某影视传媒机构的艺术总监。这种跨越文学与视觉艺术、媒体与影视的丰富经历,无疑为她的诗歌创作注入了多维度的视角与表现力。
她的作品被收录于《中国当代诗选》(中文版与西班牙语版)《中国当代诗歌年鉴》《中国诗歌精选》《汉诗三百首》《中国诗歌排行榜》《读首好诗,再和孩子说晚安》《新时期中国诗歌地理》(安徽卷)等重要选本。2021年,她荣获“年度十佳新锐诗人”奖。

诗人、摄影师李美贞近影
“李美贞的写作分为城市与故乡两个部分,关注人在城市生活中的精神轨迹,通过现实与梦幻消解现代人的焦虑与紧张,同时她又通过对童年与故乡的回忆,在诗里呈现宁静、温暖的精神原乡。”这是“2021年度全国十佳新锐诗人”授奖词的精准概括,在从《船上的孩子》到《梦中梦》的系列诗作中得到了极致的体现。她以故乡的河流为舞台,上演了关于身份认同、残酷的生命逝去和永恒亲情的戏剧,并最终以“梦中梦”的美学方式,为这些生命的沉重课题提供了诗意的解答与慰藉,将个人记忆升华为一代人共同的精神图谱。
《仓库乐园》的出版,不仅是李美贞个人创作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当代诗歌提供了新的解读可能。在这部诗集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诗人的成长轨迹,更是一代人的精神写照——他们在故乡与异乡之间徘徊,在现实与梦想之间挣扎,最终通过诗意的创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仓库乐园”。
“梦中梦”作为李美贞追求的诗歌美学方式,在这部诗集中得到了充分展现。这种层层递进、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让她的诗歌超越了简单的抒情或叙事,进入了更为深邃的精神探索领域。
《仓库乐园》像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如何用语言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它也像一面镜子,映照出这个时代许多年轻人共同的心灵境遇。在这个意义上,李美贞和她的《仓库乐园》,已经超越了个人表达的范畴,成为了我们时代关于记忆、失去、爱与亲情的永恒诗篇。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纯贵坊酒业